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3027篇
科学研究   665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261篇
综合类   176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51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2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25篇
  196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强  陶华  常宗强 《出版科学》2018,(1):106-109
为了研究科研成果高水平论文产出状况,了解中日印韩四国近五年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Science,CNS)论文产出以及国际地位变化,利用Web of Science统计2011—2015年中日印韩在CNS论文产出情况和国际地位变化.研究发现:我国与日本并驾齐驱,并大有赶超日本的趋势,二者约占四国论文总数的80%;印度和韩国仅占20%.国际排名则中日较为靠前,期间中国增长最为迅速,印度和韩国保持相对稳定,日本增长最低.我国2011—2015年CNS论文产出增长势头明显,相关系数呈正相关,并在2015年全面超越日本并进一步拉开差距,在四国当中首屈一指,但以后可能进入一种新常态模式,为此提出两点建议期望能保持高质量论文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2.
Code-switching,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bilinguals ’discours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xamined in its oral production. For over three decades, much at...  相似文献   
33.
防暑降温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做出的本能反应,也是夏季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埠前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生活为对照,通过对近代上海市民夏季生活中防暑降温行为的分析和考察发现,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变迁引起了人们夏季防暑降温在服饰、饮食、居家、户外活动、物用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并呈现出社会化、大众化、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进而揭示近代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4.
35.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or more, the authors have been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interventions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 from cultures where English is a second language. It is their hypothesis that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non‐English speaking nations suffer severe disadvantages when 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s are superimposed on existing traditional pedagogical models. This paper is the latest in a series that examines extent pedagogies, primarily in Asia, and the pressures of having to re‐conceptualize what has been a tradition for centuries. It traces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origins to their cultural roots and examines contemporary initiatives that, if implemented, may well disrupt. It offers possible solutions that, if approached with reconciliation as its focus, might offset catastrophic results and, in fact, achieve pedagogical symbiosis.L'impact de la technologie: symbiotique ou asymbiotique selon des cultures différentes. Durant les 3 dernières années ou plus, des auteurs ont examiné les interventions sur les étudiants et les enseignants appartenant à des cultures où l'anglais est une seconde langue. C'est une hypothèse que les étudiants et enseignants de pays non anglophones souffrent de plusieurs d´esavantages quand les interventions technologiques sont imposées sur les modèles pédagogiques traditionnels. Cet article est le plus récent d'une série qui examine plusieurs pédagogies, particulièrement en Asie, et les pressions de revoir la conceptualisation qui a été la tradition pendant des siècles. Il met les origines éducatives significatives depuis leurs racines culturelles et examine les initiatives contemporaires qui, si elles sont en oeuvre, peuvent aboutir à des ruptures. L'article offre des solutions possibles qui, si elles sont approchées dans un esprit de conciliation comme point de mire, permettent d'éviter des résultats catastrophiques et, en fait, aboutir à une symbiose pédagogique.Die Wirkung der Technik: Symbiotische oder Asymbiotic Wirkung auf unterschiedliche Kulturen? Über die letzten drei Jahre oder mehr haben die Autoren die Wirkung von Technikeingriffen auf Studenten und Lehrer aus Kulturen geprüft, in denen Englisch eine zweite Sprache ist. Es ist ihre Hypothese, daß Studenten und Lehrer aus nicht englisch sprechenden Nationen schwerwiegende Nachteile erleiden, wenn mit technologischen Eingriffen vorhandene traditionelle pädagogische Modelle überlagert werden. Dieses Papier ist das letzte einer Serie, die umfangreiche pädagogische Gebiete untersucht, in erster Linie in Asien, und den Zwang prüft, das wieder konzeptualisieren zu müssen, was Jahrhunderte eine Tradition gewesen ist. Es verfolgt signifikante Bildungsursprünge hin zu ihren kulturellen Wurzeln und prüft zeitgenössische Initiativen, die, wenn durchgeführt, das gut unterbrechen können. Es bietet mögliche Lösungen an, die, mit dem Ziel der Aussöhnung, katastrophale Ergebnisse ausgleichen und in der Tat eine pädagogische Symbiose erreichen könnten.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的目的是撂讨冀西北坝上4县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在农业领域实现最佳配置和最有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两业为主吸收"的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7.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peat theatrical viewing of movies. Integrating content, social influence, and access/competition variabl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rivers of theatrical repeat viewing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box office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the effects of genre, transmedia content, and audience review were significant only for the latter and factors such as movie length, critics’ review, and level of news coverage actually played a negative role in the repeat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38.
39.
假日旅游经济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对假日旅游经济的涵义、基本特征及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科学调控假日旅游经济的若干对策措施,以期有益于促使我国假日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0.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兼谈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没有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文化上的原因是最深刻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官办教育、科举制、功利型的应试教育,知识分子不愿独立自主等习惯性的做法都影响了人们思想进步和科技创新。教育既传承文化、也革新文化。在以前的数百年里,中国教育起的文化传承功能大于革新功能,故在近代史上对社会的进步和革新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基于这一观察,为在中国推动思想进步和科技创新,我认为应首先改良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