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教育   3744篇
科学研究   13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17篇
综合类   17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9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8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883.
现代大学校长身份的定位--职业管理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 《教育研究》2005,26(5):46-49
美英等国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并且通过分配制度、遴选制度、退出制度等予以保障。中国大学校长的身份定位是学者兼管理者,这不适合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修改高等教育法时,明确界定大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度保障大学校长职业管理者身份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884.
论课程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小勇 《教育研究》2005,26(11):59-65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5.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当今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缺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习惯工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采取如下措施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境: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实践,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淡化教育改革及科研的功利性,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86.
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川 《教育研究》2005,26(6):26-30,61
洪堡于19世纪初确立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他认为科研是最好的教学;两个世纪后,博耶提出四种学术类型,将教学纳入科研的范畴。这种观点的变化,是高等教育与科研本身的性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反映。当前,有必要确立高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并以此作为高校科研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887.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888.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 《教育研究》2005,26(8):26-31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产权转让模式、“产权不变,按民办机制运行”模式和新建合作型学校模式。从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履行政府职能,如何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的权益.如何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均衡发展,如何管理国有教育资产,如何防范腐败滋生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应明确办学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切实保障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权益,规范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资产管理,以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89.
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国庆 《教育研究》2005,26(12):62-65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形成尊重学术和民主管理的氛围,还要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形成自己的特色;既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又要注意摒弃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学办学自主权和政府宏观管理缺一不可。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校长是关键,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90.
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一鸣 《教育研究》2005,26(12):72-75
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历史上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观。事实上,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当代数学教育的价值是多元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推进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在于为人类文明传承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