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1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教育   7245篇
科学研究   2417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818篇
综合类   742篇
文化理论   71篇
信息传播   17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998篇
  2011年   1095篇
  2010年   1029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902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61.
A three-step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and avoid serious accident. In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frequency and difference of modal curvature (DMC) are used as damage indexes. Firstly, the dete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damage is addressed by the frequency or the square of frequency change. Then the damage location inside the structure is measured by the DMC. Finally, with the stiffness reduction rate as a damage factor, the amount of damage is estimated by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three-step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by conducting the simulation on a cantilever beam and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n a submerg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n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意义] 梳理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网络舆情研究的知识基础、传导规律、预警机制和治理策略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理论知识基础,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按照内容递进的规律将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预警机制以及引导治理策略四个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进行主题关联关系分析和演化路径探索。[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理论、认知定势理论、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常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触发性事件、有效动员和社会控制力量六个因素被视为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影响要素,且网络舆情、舆情事件、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大数据和信息传播等六个主题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在主题演化路径中发挥着重要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964.
作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创造并实现档案文创产品的价值,日益成为档案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新《档案法》,从价值共创主体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档案人员应推动档案科技在文创产品上的应用与转化,组建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档案服务企业应积极提供特色服务与创意方案,为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活动,主动地进行需求表达与意见反馈.  相似文献   
965.
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屡次称赞尹齐"廉武",此即《史记》所载尹齐"事张汤,张汤数称以为廉武"。但是,今本《汉书》却记载为尹齐"事张汤,汤数称以为廉。武帝使督盗贼"云云。当以《史》文为是。今本《汉书》衍"帝"字,"武"字当上属"廉"字为句。楚人多谓"士"曰"武",张汤以尹齐为"廉武","廉武"即"廉士"。《汉书》至迟在南宋时就已衍入"帝"字,世人多不知此,又不明"廉武"词义,故在引述之时多存误说。  相似文献   
966.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67.
徐彤阳  李婷 《图书馆》2021,(2):74-81
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为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文章以抖音短视频为例,从相关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分别对评论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阅读推广效果在短视频社会化主体中存在着主题性差异以及短时间的关注高峰期。阅读环境、需求效应在促进用户认知和行为改变过程中作用显著。文章提出从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的阅读环境、用户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关注用户反馈和情感阅读体验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期有效提升阅读推广成效。  相似文献   
968.
社会化阅读用户不持续使用现象广泛存在,阻碍了社会化阅读进程,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值得深究。文章以期望失验理论和压力源-应变-结果框架为理论模型基础,针对图书阅读类社会化阅读APP(微信读书)的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负面感知绩效、不满意、使用倦怠均对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功能过载、社交过载、信息过载通过使用倦怠对用户不满意和不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不满意作为负面感知绩效、使用倦怠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69.
唐末五代时期,西蜀佛教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和当地民众的热情拥护,蜀地禅宗和密宗两派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西蜀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他们的奉佛信念和佞佛行为表现在建造佛寺、刻立寺碑、镌造佛像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70.
为探讨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共6个班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数学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实验材料,在自阅卷情境中了解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六年级的儿童对考试说谎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在影响儿童考试说谎行为的三个因素上,自阅卷情境对四、五年级儿童的说谎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六年级的儿童有显著影响。五年级或许是影响儿童说谎因素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或转折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或是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或是不偏爱儿童,都更容易导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