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白沙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它突出道德、精神和个体的价值。它表现为“为己”、“无累”的自我价值和“救人心”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社会价值。白沙精神凝聚、升华为白沙先生“豁达大度、不见小利”的人格形象, 成为世人的道德楷模而内化为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优良美德 相似文献
22.
柳宗元“德治”思想扬弃了孔孟儒学“德治”思想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成分,以“天人相分”为理论形态,以“公天下”的郡县制为具体内容,强调“德治”思想不是“圣人之意”的体现,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之“势”的“生人之意”的产物。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的社会理想,以“利安元元”为职责,从政治、经济上宽民、惠民,对超经济剥削的赋税制度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猛烈批判,把儒家“德治”思想上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3.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5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是对陈白沙开创的江门心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构成岭南心学思想路线,此路线是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综合创新.湛氏心学思想包含“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本体论思想,以及主静与主敬相统一、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知疑与创新相统一的功夫论思想. 相似文献
24.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在明初文化陷入困境、道德价值失落的状况下,陈白沙重建道德主体哲学,实现了明代文化的转向。其道德主体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自得之学”与“自然为宗”。“自得之学”突出道德、精神的价值,高扬主体的人格,“自然为宗”强调道德主体与社会规范、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统一,从而与佛、道否定道德价值、否定个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在明代乃至中国文化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5-18,91
"自得"是白沙心学的核心思想,它实现了白沙心学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转变。"自得"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指主体的自主、自立,强调主体的自我价值;其次是主体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强调主体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其三是是超越功利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即自然之乐的境界。 相似文献
26.
刘兴邦 《课程.教材.教法》1984,(6)
单纯地多讲些技巧性较高的例题,课后多布置些有一定技巧的难题,是否就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一定是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最好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解题技巧的提高也必须在熟练掌握一般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我们必须摆正解题中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技巧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2000年9月26-29日,“陈白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江门五邑大学召开,研讨会对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诗学、教育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8.
29.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30.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5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国民素质相符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