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曹雪芹的根:“诗礼簪缨”──读谱札记周汝昌打开《红楼梦》,便看到作者雪芹为他的家世根由“埋伏”下了“密码”,他心知日后会有人能够破译。果然,偏偏遇仍了我这个好事者,竟在曹氏宗谱中找著了确据,寻着了他们一族一世的真根。我有幸读到的,是安徽墩头、江西武阳...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红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这是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志应邀参加我省古代文学学会一九八二年年会期间在我校中文系所作的学术报告。这个报告,虽然谈的是红学问题,但对于在其它学科领域里如何把握关键,进行富有成效的研究也是大有启示的。因此,本刊征得周汝昌同志的同意,将其报告录音加以整理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13.
我撰此文,是为纪念曾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因此讲的应该是雪芹的书文,雪芹的意旨,而不能是别人的什么。但是目前一般读者仍然误以为流行的百二十回本就能“代表”雪芹的真正原意,因而总是有一个“宝黛爱情悲剧”总结局横亘在胸臆之间,牢不可破——殊不知这并不是雪芹本来的思想和笔墨。宝黛之间有爱情,并且其后来带有悲剧性,这是不虚的,可是那又远远不是像程刊本的伪续后四十回里所“改造”的那样子,一点儿也不是。  相似文献   
14.
丹枫金陵十二钗的话题说得太多了,相信每一位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曾经有过喜欢林黛玉多点还是薛宝钗多点的争论。我们暂且不谈这些,这次我们要对《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好好地“指手画脚”一番,看这个“混世魔王”怎样抵挡我们的“飞短流长”!  相似文献   
15.
清新睿王题《红》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九五九年上巳节前,曾移居于无量大人胡同,其地属北京东城,听说梅兰芳先生曾居此巷。从这条胡同往南,只隔另一条东堂子胡同,便是石大人胡同。我知道清代的新睿亲王的府邸就在这里,而且那是明代最有名的一处大第宅,我便去访观,真是一见可惊——就只那已然残败的高大而绵延的府垣墙,也便令人引起无限的“历史沉思,了,自愧言辞不善,只会说一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乏味的常语而已。  相似文献   
16.
笔墨是宝     
有些人对中华笔墨的理解、认识以及他们在艺业上使用过大半辈子之后,对这文房二宝的态度和用语,皆令我惊讶.忍不住说几句简单的外行话.  相似文献   
17.
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萧剑集》作者为自序所加的标题。集之作者粱先生是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精研古代文学,尤深于《红楼梦》的研究。 只看《萧剑集》这一书名,很像一本随笔、散文乃至诗词之类的集子,实则是一部学术文集──这种为书题名的风格,本身就表明他有才华气概,不是世上常见的平庸死板的“学者”,那么没有文采,枯燥乏味得让人敬而远之。这儿有“心光”四射──何谓“心光”?精神、智慧、学识、才气,甚至“灵性”(雪芹用语),都可包涵在内。这方是中华文化的质索所培养出来的高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是我们党、国家、民族的一个特大喜庆的节日。亿万人民从衷怀的最深处发出了最强音的欢呼。万里晴空,秋阳绚彩。不大会写诗的,也情不自禁,拿起了诗笔,高咏长吟:  相似文献   
19.
清平乐 日不虚度, 斗室迭新著。 村童才俊角瞠目, 论文英译《文赋》。  相似文献   
20.
雪芹小照,河南省博物馆收得之,时为1962年。1963年5月,方行同志发现了它,告诉了北京的人士。随后,原件送到北京,有关研究者看了,作了一些有查考,有人提出像主是“俞雪芹”,并非曹氏。从此,遂有曹俞之歧论。但是并无一人提出“真伪”之异说。至1978年《文物》第5期忽发一文,硬说此像的绘画、题记、印章,都是后添上去的,原件本系半页空白纸,民国间人作的伪,云云。从此,才又发生了“真伪”之争。今年(1982)10月23日,河南省博物馆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正式宣布:它自己收藏了整整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