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小说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王国维说,《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相似文献   
22.
1982年新本《红楼梦)的来由,上次《倡导校印新本〈红楼梦〉纪实(载《文教资料》1997年第2期——编者)一文粗有叙纪。那主要是想说明:从1947年起,与家兄祜昌立下誓愿,一为努力恢复雪芹真本,二为考清雪芹家世生平的真相,以破除坊间流行的伪本与学界不甚精确的考证结论。  相似文献   
23.
弥勒二相记     
夜梦弥勒佛来小斋见访,谈甚亲洽。语间,他现一相,与通常所见者有别,并口诵一歌词,嘱我记之。我因记词,遂并追摹其二相,刊之报端,以广见闻,想弥勒佛或不反对耶?  相似文献   
24.
王文读后     
王家惠同志此文,立论有创见,考证剖析,周详细密,又能谨严而审慎,学力文风,俱为近年来治曹氏家世论著中难得之作。 家惠撰文之前,曾将曹渊出嗣问题与我书札讨论,我觉他这一崭新见解值得注意探究,敦促他以文字表述,供大家研讨。今读全文,果见义理斑斑,不同逞臆之妄谈,深为欣佩。 家惠推断曹鈖卒于京师,诸孤可悯,其时曹寅尚无子嗣,遂以素所爱赏的曹渊抚为己嗣,而由此遂引致寅宣兄弟之间的某种不合(康熙帝曾语及其兄弟不合,过继人选不妥将增加其复杂关系)。寅原配顾氏,无子而亡,续弦李氏,始生曹顒。寅既育亲子,则渊之地位与处境遂愈觉困难。康熙三十五年曹鋡远过江宁,或与解决渊事不无关涉。盖过继渊者,原为嗣寅,而渊终未生子,而寅已育佳儿,  相似文献   
25.
红学小史序     
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话》将改题《红学小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故本刊从本期后不再连载。《红学小史》共十五章,三十余万言,对于从清王朝“乾隆盛世”到当今进入“四化”新时期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作了系统的论述。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志为之写了充满激情的序,这里先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6.
谈笑     
周汝昌 《高中生》2009,(23):34-34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  相似文献   
27.
从1947年始,因偶然的机缘,我忽然进入了研《红》考芹的学术圈里,直到今天,整整五十年。中间经历,很是丰富奇特。友人说,这段历史,形式上似乎只为对于一书一姓的研索追寻,实际上却与时代社会、学术风尚、文化潮流等等方面,都有其关联与意义,因而督促我就所忆及的作些记叙。不然日后即无人知晓,不但留下史实空白,还会衍生讹传谬说,真假难分,何以存其信实?我觉得此言有理,遂择其重要的关目,粗叙一二于此,以供考鉴。  相似文献   
28.
谈笑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一、“美学”作为专科研究,是近世从西方传入的概念和实践,因此可能发生“搬”、“套”西方美学条条框框的流弊。二、中华美学本来散见在各种书籍体之中,成语、单词、短论、佳话……内容至广至富至要,而一向缺乏系统的整理辑录,以致并未真正形成此门专学的规模和精义之总汇。三、这些有关词汇、成语、名句、佳篇,处处涉及到中华汉字词语的本源训诂定义和化涵蕴的历史积累(大量的化学艺术的审美信息),皆有待于从头作出新的、准确的解读或“今译”。因此,必须将汉字训诂学、献学、诠释学(笺注学)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方可有望于打开一个中华美学的伟大的崭新局面,推进弘扬中华民族化的胜业。  相似文献   
30.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义丰富的,是人天合一的,是似消极而实积极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创造了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灿烂辉煌。论中华文化,尤以儒学为重点,常把礼乐、道德等视为核心问题。而对“三才”、“才”与“德”并重的思想特点,则较少关注。“三才”亦即天人合一的表现、表述。归一是中华哲理的一个特点,这个“一”就是古人最强调的“大一”,是宇宙最早的状态,义即最巨大的整体与统一。“三才”要各展其才智功能,合和为一体,化为万物———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所聚、所显、所现。若论汉字,当从“一”讲起,这个“一”,是民族文化的最根本,汉语文创造的最高智慧的表现形态。中华民族在汉字的创造上透露出民族哲思的高度智慧,而汉字是民族生存之大宝,绝不容随意破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