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干校惊雷     
我有一篇《反二簧与狱神爷》,那文中写到我在湖北咸宁县“向阳湖干校”的后期情景,是每夜(凌晨)四点钟即起来,披星戴月,涉水登堤,去守护“菜地”(古湖边沿淤地种菜之处).其实从无一人盗过菜果(如西红柿),若真有之,我这“缚鸡”之力岂能斗得了护得住?此“象征性”锻炼考验而已也.  相似文献   
32.
33.
我的愚见     
科教兴邦,也离不开"两条腿走路".此两腿者,一为"数理化",一为"文史哲",一左一右,方能成"步"而行进.否则,就得叫"残疾人",至少也须拄个拐."左腿"按下慢表,只单表"右腿",其中有个"史",好像在"市场"上最不"走俏",总是那么萧然黯然,没得风头可出.但我愚见,做个史研者(且慢称之为"史学家"),最苦,最难,似乎也最不值钱.鄙怀窃为不平,深感惆怅.  相似文献   
34.
《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由此走投无路,被好人介绍到佛寺剃度当了和尚。有没有剃发?我闹不清了,应该是剃发做和尚。可是戏台上的《鲁智深醉打山门》还是戴发修行,戴着一个月牙箍,京戏里边都是这样,又像没有剃发。他手中有一根禅杖,耍起来如同旋风,不要说直接挨上,就是沾上个边,大概性命就完了。他是个真正的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可以舍身为人。  相似文献   
35.
读书与治学     
我是带着自愧的心情写下这个题目的。因为这好像我就是个读书治学的人了,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而来访的问学之士每每以此为题而下问,以为我可以谈些心得经验,这就使我深感惭愧。我若和真正读书治学的前辈相比,那就简直差得太远、太不够格了。这读书治学得讲真的,怎么冒充得了呢?只有不知愧怍为何物者才敢冒充什么学者。然后又因我常问而不答,人又说是"谦虚",甚则疑为不肯待人以诚。  相似文献   
36.
37.
38.
[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但是倘若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他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叹气。因此,从早就留下一句俗话:“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顿减,活画出他那嗒焉若丧的没奈何之神态。可见这支棒的关系,非同小可;西天路上,七十二难,妖魔鬼怪,哪一个不是见棒心惊,闻名胆战?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无前。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谁能数得尽!但是孙大圣,却单单让他选取了一根“金箍”之棒,端的是何缘故?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嶄新的“ 學”的命题,論述中國書道構成的基本質素,認為書法是中華民族最獨特也是最高層次的文化表現现審美精神,是這個民族的靈台智府的超等級造詣的特殊寫照。全文分六節,從書道的工具,書法的對象,書法的“力之運動”的内涵,到書法美學的哲學意蕴,都作了深入的解析。就中對“ 學”之命名樹義,對“轔轢”學理的闡释,對漢字構成的諸種複雜因素,對中華民族觀察宇宙萬物和表現内心感受的“超象”与“非象之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多屬創獲。作者提出,如不理解书道之精諦所在,則很難做到對中國文化有深湛的認識。  相似文献   
40.
谈笑     
周汝昌是我国名的红(《红楼梦》)学研究专家,本搜集了大量关于笑的词和短语,通过梳理分类,铺陈成,是读了解关于笑的语言知识,体味汉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章首先分别从笑与脸的整体、脸的部分的关系,与手、肚的关系,与全身的关系等介绍了有关的语言材料,概括出笑的外部动态,展现了中国语言的丰富性,接着讲“笑因人而异其态”,并分类介绍了表现不同身份、不同性格情态、不同人际关系的人物的笑的种种词语,显示了汉语言的生动性。最后作直抒啕臆,点明全主旨,并以自谦之词收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