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藏区的开发之路》是作深刻理解和把握四川藏区,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谋求开发策略的一部作,全书的主体在于谋求四川藏区的成功开发之路,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对关系四川藏区经济开发的主要产业和产业开发有关的区域经济开发、人口、法制建设等进行了有效探索,其中不乏其创见性和开拓性和强烈的社会实践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关心和从事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和专家学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康巴文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文化是我国藏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时代命题。文章从“康”和康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为引子,从康巴文化的基本定位、康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与人文背景、康巴文化的基本特点等方面对康巴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深入浅出的发凡。  相似文献   
1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为此,安全问题成为施工现场管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施工现场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进一步提出对应策略,以期减少甚至杜绝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调查报告从德江县简况;德江县傩堂戏及戏班;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傩堂面具制作艺人传承;结语六个部分进行分述。重点为德江县傩堂戏面具、面具制作工艺和面具制作艺人传承考察。  相似文献   
15.
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现实主义的再现与浪漫主义追求的统一体,从来就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自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依附的社会背景相关联。 分布在号称“世界屋眷”的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甘肃部份地区的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成员之一。勤劳、纯朴、勇敢、刚毅的藏族人民在雪域不屈不挠,世代开发,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文化,同时产生了反映这种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充分证明了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石。一是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三是如何才能学习好邓小平教育思想。文章指出: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石,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要做到“一通四结合”。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人们思想中还存在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担心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冲击太大,甚至使传统文化急剧消失,有人认为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太深,诸多消极因素对现代化的适应能力差,西部大开发,民族传统文化的调适与变迁势在必行,不可避免,它要求能历史,辨证,客观地认识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开放意识,能正确理解政治变革,经济的改革和文化的变迁之间的一体互动关系,有“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四、德格文化对藏族文化的贡献德格,作为藏族文化中心,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对藏族文化作出贡献.现从德格印经院的建立和发展;对藏传佛教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语言文字方面的杰出作用;在藏族文学中所处的位置;藏传绘画中对噶派绘画的创新所作出的卓越成就;在科技和工艺方面的显著成绩等六个主要方面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该调查报告从德江县简况;德江县傩堂戏及戏班;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傩堂面具制作艺人传承;结语六个部分进行分述。重点为德江县傩堂戏面具、面具制作工艺和面具制作艺人传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