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的日记     
教师这个职业,常常把人分成两半,一半是老师,一半是自己。到当老师当的时间长了,连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也感觉不到了,只剩下了一个“教师”在那里代你说话、做事、训学生。举个例子说罢,从我当中学教师的时候起。就常常督促学生写日记,给学生讲出许许多多写日记的好处来,谁若没有按我的话去做,我就觉得他有点大逆不道,批评起他采会真的大动肝火。有一次,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写不写日记呢?”我的脸刷地红了,因为我是不写日记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的第一部论文集,写于我于西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78—1981)和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82—1984)两个人生阶段,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所以我的这部论文集,虽然只是个人试着写的一些学术论文,但与那时"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也有一些或显或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表面看来是十分荒诞的,那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开创的。胡适就是这样一个不是诗人的“伟大”诗人。可以说,现在任何一个诗歌爱好者都会写出比胡适的新诗好的新诗来,但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社会是存在和发展着的一种文化传统,但又不是唯一的文化传统,这就意味着鲁迅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蜿蜒起伏的。鲁迅研究者总希望鲁迅一直热着,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化的龙头老大,只要坐上鲁迅研究这班车,就会青云直上,成为永远的先锋派,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一的文化传统根本无法说明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儒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先秦从孔子、孟子到稷下学派的东夷儒学、山东儒学,其二是从董仲舒到韩愈再到二程(程颢、程颐)的中原儒学,其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南方儒学。东夷儒学是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是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愿望改善社会政治关系的儒学;中原儒学实际是以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官僚知识分子的儒学,从文化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中原儒学实际是被斩首了的殷商文化的一种换头术,是以周文化为头颅的殷商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原儒家文化中被改造成了一种将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结合在一起的更加繁冗的政治权力文化;南方文化则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上层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则是南方儒学的主要特征,这为现代新儒学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认为,当前河南人的问题实际是中国古代殷商文化趋于解体的表现,这给河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左翼文化包括左翼期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并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界的重视,在为数不少的知识分子那里,好像扔掉一个“错误”一样扔掉了中国的左翼文化,而不是在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超越它所存在和发展的那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鲁迅已经是中国雅文化的一部分” 梁鸿: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近几年,除了业内学者在兢兢业业地继续研究、发掘鲁迅的精神世界之外,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似乎更为活跃,并且几乎总是从另一面来叙述鲁迅,由此形成了学界与民间之间的鲁迅争议。比如,前几年王朔的文章,现在韩石山的说法“少不读鲁迅”等等。两个领域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反,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通常的理解中,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我的看法与此不同。教学内容当然是重要的,但内容是由教材决定的,而不是由课堂教学决定的。你选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我还能把它讲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选的是莫泊桑的《项链》,我还能把它讲成《武松打虎》?一但到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问题就是相对确定的了,教法的问题就是最最重要的了。  相似文献   
20.
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人断言鲁迅及其作品已经过时,已经不能跟上历史的发展,并且认为他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抛弃,但事实总是与他们所预料的相反,不是鲁迅及其作品在下一个历史时期变得黯淡无光,而是这些红极一时的预言家们在中国的社会变化稍有转折之后便不再为人所注意,而鲁迅及其作品反而在这种转变中愈加为人所重视、所理解。历史为人们认识鲁迅、发掘鲁迅作品的内在潜力提供了一把把钥匙,每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