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都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网络传播虽然在技术特性和传播方式上与其他传播形式有很大不同,但其传播的性质、功能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却是一致的,同样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同样担负着社会责任并受到社会的控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32.
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兴起的意义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专门从事记者、编辑职业。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博客、维客和播客等个人传播工具的诞生和普及,以及“公民新闻”的兴起,普通人凭借自身的爱好和技能也可以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3.
2005年1月6日,由人民网、新华网等14家国家和地方的重点新闻网站共同组办的“中国网络媒体2004年度新闻风云榜”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评选出了2004年度国内十大新闻、国际十大新闻。这是国内第一次由受众直接参与的新闻评选活动,据统计,有50万网民参加了评选。这在新闻界和受众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举办第一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以来,在国内各种级别、各类媒体、各个领域的新闻评选活动便连绵不断、络绎不绝。毋庸置疑,这些评选对检验新闻报道实绩,促进新闻业务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  相似文献   
34.
近几年来,一部份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已跻身于主流媒体的行列,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使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舆论结构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35.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而古代巴蜀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在唐末至南宋长达四百年间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印刷出版中心,在人类传播史上创造过多个第一。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所湮没,但以西川印子和蜀刻本为代表的雕版印刷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6.
在网络传播中还有没有编辑活动和要不要编辑,是目前传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舆论机构,就需要有人代表社会来从事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更何况网上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的特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只有严格把关、“沥尽狂沙”,才能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对网  相似文献   
37.
据报载,南方报业于近日入股凯迪网络。一个是广东乃至国内重要的主流媒体,一个是拥有600万注册网友、10同时在线人数的网络社区。在如今风云际会的资本市场,媒体之间这种不同所有制的重组已不稀奇,然而如何使主流舆论和“非主流舆论”走向一致、官方意见与网络民意形成共识,却是这场“联姻”将面临的超级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还是从认识舆论开始。  相似文献   
38.
点击国内一家著名网站的新闻中心,占据“国内新闻”栏目头条的是一条“超女周笔畅踏访西部农村”的消息,内容大致是超女周笔畅到西部某贫困乡村访问的情景:超女看望老乡;超女向儿童赠送文具;参加“改水”活动;会见粉丝……除了文字,还有一组颇具舞台效果的图片。看完这条消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悲哀。难道这世界真没有新闻了,难道这也算是新闻?我无意贬低超女们曾经有过的新闻“价值”,但那只是在特定时空(如超级女声的比赛),针对特定的受众(如拥趸她们的歌迷们),为什么人一有点小名气就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呢?且不说这…  相似文献   
39.
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都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也是新闻报道的热点.各大媒体都把“两会”当作自己这段时间宣传报道的重点。在往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大战中.各家传媒都精心策划.派出精兵强将,在宣传报道上大展身手,而网络媒体却作为传统媒体的“配角”.只能到别的报纸或电视台去“转载”或“链接”点什么。  相似文献   
40.
高露洁“致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而作为又一条虚假新闻的出笼,它不仅给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无情的侵害,而且给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我们不禁又一次诘问:为什么虚假新闻在互联网上“经久不衰”?网络媒体为何缺乏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