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莲池书院是清代在保定设置的直隶省最高层次书院。在莲池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名师讲学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优美,师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其供祀活动具备多种教育价值与作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莲池书院作为清代地方官方书院新旧交替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2.
中国科举制度于唐宋时期形成并逐渐完善,但这一制度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状况并不相同,有各自的地方特点。重庆科举起步于唐代,但初期发展比较缓慢,应试人数也不多。至宋代科举在重庆得到了全面推行,中举人数也远远超过前朝,但分布不均衡,各地发展程度不一,这与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3.
汪伪政权为配合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需求,积极秉承侵略者意旨,在统治区制定并实施奴化教育政策及课程,建立教科书编审机构,加强学校教科书的修改、编审活动。这些教科书凸现出日本奴化教育的特色,对中国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思想控制及精神毒害,对此应有警醒的认识,并加以深刻清理。  相似文献   
74.
近代教育家吴汝纶的生命世界与莲池书院维系在一起,他倡设莲池讲学院,创办东西文学堂,加强莲池书院的教育管理;面对新教育改革中的两难困境,主张废除科举,改革书院,引进西学,建立学堂。清末书院改制时,他卸任书院院长,带着在莲池书院中遇到的问题踏上了考察日本教育之途。  相似文献   
75.
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实施了彻底的奴化教育。教育行政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现了日伪教育管理的奴化本质。伪教育行政机构及其教育行政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殖民地教育的轨道;奴化教育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措施将奴化教育落实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76.
当前教育学公共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忽视。学生需要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在正确定位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功能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形成相关需要,并在学生相关需要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7.
《壬戌学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客观要求。该学制的制定、颁行过程具备民主、规范的程序及科学方法的精神,它的产生、形成与学制规程的文本内容相统一形成的整体,不仅具有推进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层面的深远意义,而且在教育政策视野下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开现代中国学制改革史之先河。  相似文献   
78.
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教育的个人性功能和教育的自身性功能。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构造和实践推行中,就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为解决中国现实政治、经济问题探索道路。梁漱溟有关教育功能论的认识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梁漱溟毕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他在山东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是通过乡村教育来实现的,其主要形式是乡农学校以及由乡农学校改组的乡学、村学。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全部生活",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为目标,推动乡村建设的开展。在"同有课程"基础之上,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设置相异课程"为特色,使课程思想落到实处,体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0.
北宋文豪苏轼对教育问题甚为关注。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目标及学习途径方式的见解,主张学校应通过严格的教育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就科举考试提出经义与诗赋兼容,以科举为主又兼采察举推荐的方式以及依法取士等调整措施。他的教育思想所蕴涵的因素不仅丰富了宋代教育理论素材,而且对当代教育具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