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科技结合的新兴产业与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研究随着文化产业崛起进入理论实践探索创新阶段,其概念含义与内涵外延在与文化工业、文化事业、第三产业辨析与定位中不断深化拓展,由此通过文化与产业的跨界结合产生新的产业形态与业态、新的生长点与增长点,推动文化与经济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从中文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实践性环节的角度,提出创新教育的一些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所作的《蕙风词话》虽算不上是词话中的佼佼者,但其所包含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却异常丰富。它在心与物、情与景、内容与形式、文艺与生活、借鉴与创新等问题上辩证地论述了曲直、巧拙、大小、厚薄、刚柔、俗雅、淡浓、虚实、方圆、疏密、动静、神、藏露诸多关系,言简意赅,不乏精论。 《蕙风词话》在论述上虽然是片段式的,但其理论却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个理论系统是由他所创导的“重拙大”建构的。“重拙大”既是况周颐的创作观和批评观,亦是他作词评词的标准,在具体运用时充满了朴素的艺术辩证法思想,本文逐一对“重拙大”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分而述之。 “重拙大”首先标举“重”。所谓重,况周颐释曰:“重者,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第4页。注:以下况周颐引  相似文献   
14.
桂学作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潮流中兴起的广西地方之学,主要是以广西区域及其区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和范围,因此必须夯实区域文化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建立比之地域、地方、地区更为广阔与开放的区域研究视野与视角,在厘清区域及其区域文化概念含义基础上,明确广西区域文化在历史性建构与共时性构成以及时空逻辑上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特点,在区域性与跨区域性、区域性与全国性、区域性与世界性关系中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速度滑冰初学儿童进行全年训练的必要性,并针对初学儿童的教学训练特点,提出了主要的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作为艺术的重要属性,历来为文艺界和文论界所重视。过去我们对艺术真实性的研究,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强调文艺是对生活的反映。虽然有时也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但立足点仅仅是在认识论上,对艺术规律的揭示还不够完满,还应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中开拓新局面。本文旨在从价值论角度,对艺术真实性的价值规律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不仅包含广西文学理论批评力量的构成内容,而且也包括理论批评作为评价机制对文学的推动力量.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中就意味着理论批评正在崛起,这是理论批评自觉的标志.从理论批评和文学评价机制建设角度探索文学桂军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彰显广西理论批评的自觉,进一步推动理论桂军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广西文学桂军崛起形成文坛冲击波。针对广西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提出"决战长篇"的战略和策略,无疑会推动广西文学桂军新崛起和新突破,这需要在反思、反省和重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找准对策,形成创作与批评的合力,在"持久战"与"攻坚战"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决战"。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中因文化过滤的原因往往会造成文化误读,它是因为发送者文化损耗和接受者文化渗透所造成的。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就更为明显,既有“见仁见智”的积极性误读,又有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消极性误读。但从本质而言,都应是阅读者的积极主动阅读所致,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批评的主体性,具有再创造和文化过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之所以开设一门新课程<社会>,目的是为了"完整儿童",让儿童"学会关心".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未来的社会将是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正确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具备亲社会行为,能与社会、团体、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并以良好的个性积极地影响社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儿期,是亲社会行为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