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全球结构的复杂性变化和国际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基于传统媒体内容分析以及国际受众调查框架下解决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去理解全球交往、国际传播、国家形象问题的历史与现实。人际、族际以及国家间交往的不断延伸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在长时段的历史场合中,交往而非隔离是历史的基本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全球交往观是我们重思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2.
传统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范式发展至今来到了“危机时刻”,数字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不仅面临媒介技术生态发展所带来媒介环境改变的挑战,还面临国际格局不稳定局势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高层次、多方位的不同需求。当下,国际传播实践现实所面临的困境要求从效果到效能进行转圜,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即时性效果和确定性的追求,进而认识到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效果需要通过更长的历时性视角进行认知;要改变在传统意义上,国内、国际的区分,进而在新的全球性、世界性视角上认识传播的内在价值;必须在多样性意义上寻求一种可能的部分共识和多样性共识,而不是寻求统一性认知。  相似文献   
23.
张毓强在《中国记者》2008年第3期撰文认为,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但是这不足以概括其未来特征。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应是挑战中的光明。  相似文献   
24.
2007年,广播电视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并形成由规划到政策和标准制定,直至政府全力推动,各个环节连锁推进的局面。主要标志有:一、已有数字化时间表的国家数字化计划稳步推进,让人们看到广播电视数字化化明朗的未来;二、很多国家宣布了自己的数字  相似文献   
25.
在西方现代民主的视角下,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考察西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自然无法离开社会学与政治学的范畴.本文在对公共服务进行分析和阐释基础上,分析广播电视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进而分析其在公共服务中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6.
即使再苛刻的学人也不会把近来井喷式的震灾报道研究看作是应时之景. 中华民族以至整个人类付出数万人的生命、数十万人的残伤、数百万人的伤痛和数千万人受灾的代价之后,无论是作为族类角色还是作为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学术生产者都应本着对于族类、国家、民族、杜会负责的态度,面对这场灾难,面对灾难之后的种种社会现实.震灾报道、学术生产密切相关,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27.
近来,“李子柒”现象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个现象和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很多争议。那么,其在国内外的成功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文化与受众认知的价值公约数?在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中,对以非国有产业化姿态客观介入的这些案例我们怎么看待?从国际传播实践主体看,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传播的时代?这一案例形成的良好效果,对于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实践有何启示?对于有资本介入的品牌传播行为,国家又应该给予何种程度的关注或支持?就这些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相关讨论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全球传播媒介发展入手,总体分析了世界传媒发展的基本路径.文章认为,产业化是世界主要国际传播媒介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国际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在保证根本职能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国际传播的产业发展路径.这一路径是中国国际传播媒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9.
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7月7日早上,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在网上制作传播声音和图像流的人)"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这种"整合型"媒体采编发布形式的出现,被看作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又一轮挑战.然而,挑战究竟有多大?传统媒体又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0.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之"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出席本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黄星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作特邀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话题作了精彩发言,重点探讨了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战略、策略及其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