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0 毫秒
81.
针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把心理辅导渗透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的教育思路,并着重阐述有效渗透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2.
朱毅  白仁子 《预测》1994,13(2):9-13
1994年一季度工业景气调查分析朱毅,白仁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994年一季度十二省市5000家工业企业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993年四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出人意料地迅速攀升,工业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产品产销活跃,企业收益明...  相似文献   
83.
84.
pH值作为内环境理化性质之一,能够很好的反映内环境的稳定状况,进而反映生物体即时的健康状况。本作品是一款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的更加便捷的可嵌入式PH检测仪,可实现利用电磁耦合的方式进行无线充电,并在充电的过程中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同时兼具报警功能,生物体内的PH值异常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85.
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面临世纪之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事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开拓进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就是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一、组建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必要性1.信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电子传媒技术上的开放性以及某些地区特殊的地缘环境,使广播电视直接面对外来广播电视传媒的挑战。广播、电视必须组成“联合舰队”,积极参与国际电子传媒的竞…  相似文献   
86.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入手,探析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缘起,提出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做法和途径,论述了由静态服务变动态服务,单向的被动服务为双向交流的主动参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坚持优先重点、兼顾一般、区别对待、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做好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7.
赛事品牌形象塑造是检验上海办赛质量和推进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纵向回顾了上海赛事品牌形象建设的发展历程,横向借鉴了其他城市的经验,从而归纳上海赛事品牌形象建设的特征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上海赛事品牌形象建设的对策建议:强化品牌意识,科学合理地推进上海赛事的品牌定位;加强视觉设计,提升上海赛事品牌的识别度和美誉度;优化品牌认证,构建上海赛事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强化产权、有效运作,开展上海赛事无形资产保护专项行动等。  相似文献   
88.
谢楠  朱毅  杨维磊 《大观周刊》2010,(41):149-149,144
本文从航空装备修理方面研究了航空综合保障费用的优化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对航空综合保障费用进行优化控制,需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同时也必须加强经费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到合理地计划,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9.
朱毅 《游泳》2013,(3):52-55
促使日本竞技游泳水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学校为依托的业余训练竞赛体制,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保证机制,广泛的游泳设施和场地,保证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0.
为了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对已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并建立"2+1+1"应用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教育、1年实践强化和1年企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体系,与企业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方式。多年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