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爷爷和紫藤萝》评析原作走进我家的院子,一架紫藤便呈现在眼前。满目堆青叠翠中垂下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它们摇曳着,互相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我在开花!”它们笑着。我漫步在藤萝架下,不由得想起我的爷爷。听大人说,这架藤萝是爷爷在我出生...  相似文献   
32.
以《鸟类的双重呼吸》一节为例,尝试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易化,教学效果良好.并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3.
家乡的芦苇     
我的家乡在海边。 春天,家乡的芦苇悄(qiāo)悄地钻(zuān) 出地面,茸(róng)茸的,绿(lǜ)绿的,就像一张 天然(rán)的绿色地毯(tǎn),给海边光秃(tū)秃 的盐(yán)碱(jiǎn)滩(tān)带(dài)来了一片(piàn)生机(jī)。  相似文献   
34.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36.
李宁宁 《考试周刊》2014,(71):148-149
文章主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采集大量文献资料,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提出新课改背景下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从观念、情景、差异、生活、实验五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优化。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7.
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中国文化经典,就是试图以一种共同的理性方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对《论语》、《孟子》的公理化诠释,可以发现隐含在孔孟思想系统中的建构逻辑之起点---中庸,既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最具特色的要素,形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以“仁爱”“尚义”“崇礼”为标志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8.
通过学习建筑装饰制图课程开课背景、主要内容、开课难点重点,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既有外界因素又有主观原因。本调查旨在研究内在主观因素与职业决策的关系,从而找到影响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因素。本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以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发现,自我效能和职业价值观两个因素对职业决策有显著影响,并且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理科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男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理科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高于文科生。男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更倾向于从事有成就感、有经济报酬、有助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职业;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更倾向于做有成就感、有经济报酬、有助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40.
李宁宁 《青年记者》2009,(16):63-63
深度报道贵在“深” 深度来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快速透视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应快。这就要求记者的脑子里要有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把事物的特点、本质、事物发展演变的进程和原因挖出来。脑子里只有一把钝刀子,深度开掘不出来,即使加一点“理论色彩”,也淡而无味。快速透视力又来自采访的深入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不深入采访,不做扎实的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大的本领也没有办法把事实看准、点透。但是,有了丰富的材料,没有透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