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1 毫秒
21.
为了说明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特征,我们首先重新思考一下西方近现代体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我们把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文化摆在一起加以讨论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体育文化没有首先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西方竞技文化却独立地进入了这一历史进程呢?在西方竞技文化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进程时,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2.
本文在对华东区14所高校体育师范类系科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外语水平和开课门数等项目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师资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23.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体制变革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以俱乐部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已成为体育深化改革的标志,而要保证体育的市场和俱乐部的发展兴旺,就必须注重体育法制的建设,对此,体育有关主管部门应转变职能,运用竞赛、经济手段指导体育。  相似文献   
24.
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对体委系统各个部门的组织功能和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将注意力转向如何使整个训练系统结构、功能趋于优化,如何使现有运动人材的培养、管理达到最佳水平的问题上。从竞技体育发展的全局来看,业余体校的地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与竞技水平的提高呈高度正向关系。然而,目前我省业余训练工作诸多方面的矛盾已有所显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保证我省竞技体育能顺利、健康地发展,保持强大的“后劲”,不断适应和满足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我省业余体校的基本情况作了较大范围的抽  相似文献   
25.
体育课的课堂心理气氛系指在上体育课时班级的全体成员所表现出的态度与情绪状态。它能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积极程度,教与学的协调程度、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满意程度等,是教学过程能否赖以顺利进行,教学任务能否赖以完成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对体育课课堂心理气氛的反映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促使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方法,以利更好地充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6.
郝敬的赋比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诗经》学术史的背景上对明代郝敬独特的赋比兴论进行了解说和评论,并对其意义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27.
杜甫的诗歌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但《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誌》和“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触及。杜诗的体裁是全面的,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做一个相应的考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8.
在宋代的白话小说和元代的杂剧中,以公案为题材的作品保存了相当的篇目。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狭义的“公案”题材作品比例占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四分之一以上,明末的《三言》、《二拍》中,描写冤狱的作品就已数不少,在这些作品中,许多巧合的情节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线,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小说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戏剧情节,本文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对《三言》、《二拍》中的冤狱巧合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是假托苏武、李陵之名而写的一组组诗,有关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诗歌的评价,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关于苏李诗的形成:《苏李诗》是从梁代的《李陵诗》中派生出来的;《李陵诗》并非后人伪作;《李陵诗》是汉末交州避难难民之作。苏李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离别诗具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著名的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史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传播的过程,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我们有必要对其接受过程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将唐人对柳索元的接受做一梳理,特选取韩愈、刘禹锡、吴武陵、刘昫为代表,将柳宗元的为人为文做深入的透视,探讨读者接受的深层原因,用历史的眼光透视柳宗元,力图建构动态的柳宗元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