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中华武术之“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语言学与武学两个视角对“劲”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然后展开“劲”理论层面的意义探讨以及实践层面的训练要义探赜。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之“劲”是以技击为主要目的,以形体练习、气息吐纳以及意识引导为主要练习程序,经系统化训练后所获得的符合武术相关技术特点的整体力。就其理论层面而言,在揭示拳种技击基础、深化格斗对抗理念、促进肢体协调表达、丰富套路演练韵味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则主要通过形体练习奠定“劲”之松通顺达的身体基础,通过气息吐纳保障“劲”之己身贯穿与彼身渗透,通过意识引导实现“劲”之破体构象的实践飞跃。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武术文化这个“瑕瑜互见”的文化体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回顾了自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之后武术文化研究的十年进展,主要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3方面简要总结了武术的和谐文化内涵,最后重点列举了严重影响武术文化发展的4方面残存糟粕,并指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向。该研究对于“构建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系,规划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配合不断加快的武术国际化进程,使国内外朋友更全面和清晰地认识武术,文章以严谨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武术的四个特点,即:系统而全面的技击特点是武术相对其他项目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是武术相对西方体育最主要的内在文化特点;拳派林立、形式多样是武术相对其它技击术独树一帜的外在风格形式特点;最广泛的适应性是武术相对其它体育项目突出的健身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武术精神的历史演进,论证20世纪武术精神的发展,最后立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指出21世纪武术精神的新趋向是在继续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更加重视“厚德载物”的武德,注重将“和谐”的文化特色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为使传统武术拳种走出困境,并更好地服务社会,运用对比分析法剖析人类武技的发展趋势,提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之路。研究认为:自18世纪以来,文明化是人类武技发展的大势所趋,欧洲、日本的武技先后跨入竞技体育行列,实现了“由术至道”的转型,而中国的传统武术至今尚停留于实用技术层面;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既应提炼核心技法,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适宜规则引导下的对抗性竞技运动,实现文明化的历史跨越,也应大力开发精神教育价值,将其创新性地发展为“以武育人”的实践途径,还应发挥自身特色,构建由根脉核心层、拓展延伸层、综合套路层等多层技法构成的独特技术体系,实现体系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论太极拳和谐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美  苏欣  杨建营 《体育科学》2007,27(11):21-24,47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被释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源,太极之理,拳之理,乃世界万物之理。通过阐述中国哲学精神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进一步诠释太极拳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谐”、“斗争中求平衡,变换中求和谐”的和谐理念。太极拳在国际传播与推广中将和谐思想传播世界,这与当今中国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和谐、统一。太极拳的推广不仅是健身方法的推广,其和谐精神的倡导与传播是从民间文化交流的角度实践“和谐世界”理念,是共建和谐、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8.
运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现代性的理论,分析武术的现代化.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最初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科学化、文明化等隶属于现代性的精神支柱(现代形而上学)范畴的内容,且以积极影响为主.随着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入实质性阶段,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逐渐深入到深层的技术和精神文化方面,该时期现代性对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渐凸显.梳理现代性对武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降低消极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更清晰地把握新世纪中国体育事业的总体走势,以当今时代主题为研究重点,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主题歌<亚洲雄风>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前者铿锵有力的歌词以及澎湃激昂的旋律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之际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后者亲切质朴的歌词以及柔和缓慢的旋律则致力于表现一种和谐共处的安详与宁静,集中体现了"追求和谐"的时代主题.在以"和谐"为主题的新时代,作为强国之路的竞技体育将逐步淡化其政治色彩,反映人们文化生活的大众体育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实际需要,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普修课套路内容改革应立足于“提高学生防身自卫”能力。根据目标定位,建议在套路编排方面,以精选的代表性拳种的精华组合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独有的抱拳礼为起收势和衔接点;在套路训练方面,以求取劲力为立足点,并兼顾动作的规范和攻防意识;在教学方面,采用先进行单势技法、组合技法学习,再进行对抗性练习,最后进行套路串接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