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9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3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儿子与谜语     
儿子随他爸姓陈,取名子轩,自从产房中抱出来就眉清目秀,常常脸带微笑,人见人爱。为了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我和他爸在各大新华书店中寻觅着妙方。在子轩3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通俗易懂、装帧精美的谜语书,我想这不是开发儿子智力的又一条途径吗?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谜语书。可事与愿违,子轩在我们再三威逼诱导下,对谜语也产生不了兴趣,直至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子轩在5岁那年,看邻居家的  相似文献   
102.
苏轼前期的书法,是指他44岁以前的书法。黄庭坚对苏武的书法就有一个前后的分期,他说:“东坡书,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也。”所谓“彭城以前”,就是指苏轼44岁以前,也就是自徐移湖随即发生乌台诗案的元丰二年(1079)以前。黄庭坚的划分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苏轼的书法成就主要是表现在谪贬黄州以后。唯其如此,研究者的眼光也大都集中在苏轼的黄州时期和晚年时期,而对他前期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却不免有所忽略。这样做的结果,自是有碍于对苏轼书法的深入研究。 关于苏轼一生的书法经历,黄庭坚有一段话影响很大:“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  相似文献   
103.
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未来学研究者代表22人于1982年6月15日在武汉集会,研究协商关于成立湖北省暨武汉市未来学研究会的事宜,并决定成立筹委会着手进行筹备工作。与会同志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下列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1.迅速成立湖北省暨武汉市未来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4.
赘语     
读了叶文玲自叙“我的书”,陷于沉重的深思之中: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考省重点高中的喜悦,比一朵鲜花儿还鲜艳。然而只因哥哥被错划为右派,她却失去了人生的公正……可想而知,她走着怎样坎坷之路,付出了比她应付多几倍的艰辛!编完了稿,照例要写几句“赘语”,可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只好照抄拙著《书伴人生》中的一段话,算是感言:乡间的小路旁的/车轱辘菜/被来往的行人/踩着/踩扁了/被不时经过的小车,碾压着/压碎了/牛吃着/猪拱着/叶光了/根断了/一场小雨/它还是青青地/嫩嫩地/欣欣向荣地/生长着……赘语@林辰  相似文献   
105.
赘语     
此前发表的自述“我的书”文章,其共同的特点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述;露水珠几引河水──以小引大,作家们走着由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创作之路。而金先生的处女作却与众不同,出手便是洋洋乎十章的学术专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除开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之间有着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外,还应当肯定金先生自家的特点,这就著作的开拓性──且不说金先生的14部著作,综观迄本文为止的93篇论文,可以说没有一篇应景文字,全都是有为而发。即如这篇“我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可以说是浓缩的重要学术思想,可视为开启先秦社会史和《易》学的一把钥…  相似文献   
106.
一百期杂志,四千多篇书评文章,蔚为壮观,当然值得祝贺。然而,《中国图书评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发表了一些书评文章,而且还在于它对中国书评学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书评这一古老的话题在今天能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说与《中国图书评论》开拓有密切关系。假如从《吕氏春秋·序意》或毛诗序算起,形成对书的序、跋、批、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却并未形成一种学科。即使从现代报刊诞生,书评摆脱了对书的依附性,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章形式算起,也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但却仍未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于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7.
<正>研究起源在城市里,“共享”风潮大行其道,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随处可见。其中共享充电宝在机场、商场、电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已成了“标配”。我们对租借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进行采访,发现他们最看重的其实是卫生问题。那么充电宝的清洁工作由谁负责呢?我们调查得知,商业场所、  相似文献   
108.
2009年3月31日,由《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大学协办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9.
2009年4月-9月,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期刊协会开展了"第三届云南省期刊奖"的评选活动,此奖项是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颁发的期刊最高政府奖项,大约每三年评选一次,在我省期刊出版界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0.
蓝印花布     
在洪水一样泛滥的菜花丛里,在云朵一样飘浮的芦花丛中,总梦见一个民间艺人挑着细篾箩筐从颤颤悠悠的板桥上走过,走进乡愁弥漫的村落,然后轻轻吆喝一声:扎青——染蓝!一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现在不用吆喝,那片蓝印花土布浸透江南的阳光和雨露,像一面蓝色的旗帜,正在越来越多的古镇老街上升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