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聋教育信息化、促进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构建我国高层次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团队在历时4年多对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需要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和聋人的需要进行设计;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聋教育资源建设特别需要质量意识,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特别需要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32.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教育技术概念从概念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3.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了界定,并且描述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4.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教育技术概念从概念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5.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不断思辨中演进形成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不停的思辨史。对学科的思辨有利于对学科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回顾了电化教育的萌芽、诞生、"三起三落"的发展史,探讨了教育技术学发展史上的关于名称、定义、定位、逻辑起点、教学论和教学设计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等的种种思辨。  相似文献   
36.
智慧学习时代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学习需要,随着3D技术不断发展,将3D教学微视频资源应用到智慧学习中,可满足学习者的高沉浸式、个性化学习需求。对3D教学微视频资源内涵及其智慧学习可供性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针对其具体开发工具、设计原则、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流程进行说明,为3D教育微视频资源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以期支持学习者的智慧学习,促进学习者思维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7.
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课堂话语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对于课堂话语的研究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分类与总结,不利于研究者对课堂话语研究的整体把握和课堂话语分析的进行。文章试图基于课堂话语分析的不同切入角度,将课堂话语的研究分为四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研究者提供课堂话语研究的一个整体视角。  相似文献   
38.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性质关系到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技术学学科功能的发挥。文章论述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交叉科学门类之一,是一门科学。基于教育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性质,解释了教育技术学学科存在的困惑。  相似文献   
39.
当前,高校普遍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但各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为此,在依据已有政策文件、相关文献、建设案例梳理智慧校园评价关键指标的基础上,文章初步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文章运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意见咨询,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并利用专家排序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权重系数的确定,可以指导智慧校园的建设者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功能等,并"以评促建"提高智慧校园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0.
数字校园在协同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效应是数字校园实践者和研究者所期待的理想目标。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等8种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北京市属8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调查显示:这8种机制在不同学校的受重视程度、发展现状、运行方式等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发展都不够完善,亟需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因此,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这8种作用机制的功能、作用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这些机制,促使数字校园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