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田中钓心 《钓鱼》2006,(20):45-45
~~跟我轻松学海钓——田中海钓知识入门(三十九)@田中钓心~~  相似文献   
42.
数学力学系 三月 1.某一几何级数的第三项为一10,此项的平方与第七项之和等于第五项之3倍,求该级数的第一项.  相似文献   
43.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经过多次尝试,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四条经验:  相似文献   
46.
我们的研究是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摄氧量(Vo_2)、心率、血乳酸和丙酮酸的影响。因此,我们用踏车(TR),功率自行车(up),仰卧式腿测功计(SU)三种运动方式对没有训练过的男性受试者进行了测试。用 TR 测量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V-o_2 max)和 Vo_2/体重比用 up 或 SU 测乳酸水平在2,3和4mmol/1方面有较高的意义。用 TR 测心率比用 SU 测乳酸在2,3和4mmol/1水平同样有较高的意义。血乳酸与%  相似文献   
47.
田华  郑晓齐  田中 《科学学研究》2007,25(3):467-471
以美国为例,分析基础研究的内部(即基础研究的学科、科学家、基础设施、设备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及基础研究的外部环境(即基础研究经费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现代基础研究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8.
在介绍美国国防基础研究计划制定过程、具体描述“规划协调程序”的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协调程序”的特点与作用,以期为我国的科技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我国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学习者的悖论”研究.“悖论”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向深层次的推进,采用国际规范方法研究我国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数学教育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强调反复练习并非机械训练;强调学习中要“以苦为乐”,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强调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并重,即不排斥考试.  相似文献   
50.
中学数学识图与作图技能成分分析及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基础教育不但要培养“数感”,还应培养“形感”。图形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是发展、完善思维的重要途径,对苏南7县市13所学校898名学生进行的测试表明:(1)识图作图和运算推理技能相比,成绩并不理想;(2)男生识图、作图技能显著优于女生,且主要是识图的原因;(3)作图训练总体水平较差,原因是重视不够,应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