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的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耐力运动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I/(ID+DD) OR、DD/(II+ID) OR和I/D 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截止至2010年1月的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回归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研究23例,包含2 936例优秀耐力运动员和8 485例健康对照组.耐力运动员组和健康对照组II/(ID+DD) OR=1.29(95% CI=1.15~1.45,P<0.01),无显著异质性;I/D OR=1.17(95% CI=1.03~1.33,P<0.05),具有显著异质性但与样本量和区域无关.亚组分析欧洲人群中耐力运动员组与健康对照组II/(ID+DD) OR=1.29(95% CI=1.11~1.50,P<0.01),无显著异质性.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均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相关且存在种族差异,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是优秀耐力素质的保护因素.欧洲人群中ACE基因II型纯合子与优秀耐力素质关联显著.中国人群中虽未发现显著关联,但有待于补充研究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2.
班主任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3.
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传统高原训练方法的补充,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使机体生理机能及分子水平产生适应,如血液的EPO、RBC、Hb和骨骼肌HIF、VEGF、肌红蛋白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等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由此.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评价HiHiLo对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于HiHiLo前后测量48名受试者心脏在递增负荷全过程中的泵功能指标、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与HiHiLo前相比,4周后受试者SV、SI从安静到递增负荷运动再到恢复的全过程中均有显著增加,但CO、CI与HiHiLo前相比,均显著减少;ESV、VAo-max、ET较之HiHiLo前分别在50W、50w至150W、150W至恢复的过程中有显著减小,但EF在安静至100W过程中较HiHiLo前有显著性增大;E、A、HR在运动全过程中都较HiHiLo前有显著下降,但E/A并无变化,其他指标仅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两个阶段较HiHiLo前有显著变化,如EDV、EAT、EDT。结论:4周HiHiLo后受试者的左心室泵功能在递增负荷全过程中均有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的明显增强,而收缩功能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5.
胡扬  刘双虎 《体育科学》2007,27(10):F0003-F0003
通过对Medline上公布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高住低训”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论文检索,供参考。序号题目作者文献来源受试者高住低训实施计划生理、生化指标运动能力1Live high-train low as-sociated with haemoglo-bin mass as preparationfor the2003WorldChampionships in twonative European worldclass runnersWehrlinJ P,等Br JSportsMed.2006,40(2):e31名5000m长跑运动员,1名马拉松运动员居住高度:2500m,18h/天训练高度:1800m延续时间:26天血红蛋白量分别提高了3.9%、7.6%,红细胞量分别提高了5.8%、6.3P00m跑运动员成绩提高了24s,…  相似文献   
156.
胡扬  包大鹏 《体育科学》2007,27(2):F0003-F0003
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对于低氧训练的适应性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机理是国内外低氧训练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Adamczyk等人以一种新的呼吸适应理论——“等二氧化碳分压渐进常压低氧理论”来评定机体的低氧化学反应性活动。通过测定低氧通气反应和气道闭合压两项参数来判定呼吸系统对低氧的适应性变化。低氧通气反应系指受试者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逐渐减低时的通气变化。低氧暴露时肺通气量(ventilation,VE)与氧分压(PaO2)不呈直线相关,而与(oxygen arterial blood saturation,SaO2)呈直线相关。当PaO2〈60mmHg时,才出现显著的通气反应,VE增加。SaO2每下降1%,VE则增加1L,且该反应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下(世居高原人群)这种低氧造成的通气量增加反应可明显减弱。气道闭合压的测定则可较准确地反映中枢的呼吸驱动力,而中枢呼吸驱动力的变化是造成机体发生低氧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7.
HiHiLo对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名优秀中跑运动员27天HiHiLo训练前、后与运动能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该方法在速耐型运动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8名男性受试者每天在低氧环境中(14.2%~14.8%O2)暴露大于10h,每周低氧环境下(15.4%02)以90%VO2max强度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3次,每次5min,共4组,组间间隔2min,同时每天完成常氧环境下的专项训练课。测定27天训练前、后的VO2max和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2周后、训练3周后、停训后第5天的血象指标。结果:训练后VO2max显著增加达13.65%(P〈0.05);RBC、HCT在第2周开始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第3周继续出现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随后开始回升,至低氧暴露结束第5天时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Hb在1周后出现显著性上升(P〈0.05),而后下降,在第3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上升,低氧暴露结束后第5天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HiHi-Lo训练方法可以增加优秀中跑运动员的VO2max和Hb含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8.
目的:通过HEPC基因SNP/A2032G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功能指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分析,从HEPC基因中筛选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为制定个性化有氧耐力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2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健康男子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使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其训练前后安静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下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应用PCR-RFLP技术解析受试者SNP/A2032G多态性。采用association studies with training response phenotypes方法分析SNP/A2032G多态性与训练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关联性。结果:经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AG型150W/SV、150W/SVI和150W/EF的训练敏感性最高。其中,AG型群体的150W/SV、150W/SVI增加量显著高于GG型,且存在高于AA型的趋势;AG型群体的150W/EF增加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结论:HEPC基因SNP/A2032G的AG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心室功能指标训练敏感性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ANP基因多态性对急性高山病(AMS)发生及低氧习服效果的影响。方法:Phase 1:模拟海拔4 800 m低氧环境中,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急性暴露6 h,入舱30 min后以恒定负荷蹬车20min。Phase 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进行3周渐进式低氧运动。恢复1周,重复Phase 1。PCR-RFLP法解析C-664G及T2238C位点基因型。结果:低氧运动后,62.5%的受试者低氧耐受力增强,AMS发生率由49.2%降至18.7%。C-664G和T2238C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携带者的AMS发生率和AMS评分变化趋势不显著。结论:IAE辅以运动对AMS发生及低氧习服效果显著,ANP基因多态性与此无关。  相似文献   
160.
急性高原病(AMS)是高原暴露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疲倦、眼花及睡眠障碍,在高原旅居者中(>2 500 m)具有高发生率。尽管有关AMS的研究已开展百余年,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体液潴留、睡眠时低氧血症、通气反应降低、心功能不全和遗传等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内分泌、遗传及运动对AMS的影响,以期为AMS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