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导致图书出版机构无法准确把握和预测。为帮助出版企业更好地把握体育类出版物的细分市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居民体育出版物消费水平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及教育背景影响了其对体育出版物类型的选择,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1350名高校研究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男性的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西部地区研究生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是: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身操和自行车等;喜欢观赏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体操和游泳等.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的体育人口比例为27.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陕西省专业运动员的自我效能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陕西省专业运动员自我效能总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人;高训练年限和高运动等级的专业运动员的比赛效能显著高于低训练年限、低运动等级的专业运动员;不同训练强度下的运动员训练效能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效能从强到弱依次为:中等强度训练、大强度训练和小强度训练的专业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体育消费与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关系,了解高知人员的体育消费特征,采用锻炼行为阶段量表等工具对587名高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高知人员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差异。结果为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金额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锻炼行为阶段拥有的体育产品数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1)高知人员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有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特点,消费结构比较合理;2)体育消费水平伴随锻炼行为的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大幅度增长;3)处于锻炼行为高级阶段的消费者更愿意在体育活动中投入资金,倾向于消费高质量高档次的体育产品;4)体育器材和运动服装消费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在"行动→坚持"变化阶段,体育资料消费和近期其他体育消费增长幅度最大是在"意向→行动"变化阶段,在这些变化阶段加强对应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体育锻炼行为向高级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5.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 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对首次编制的锻炼外部动机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考察了大学生锻炼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关系,以及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锻炼外部动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配合MPAM-R锻炼内部动机量表可以较全面地测量大学生的锻炼动机;2)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和外部动机(制度和服从);3)外部动机和部分内部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外部动机和部分内部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之间则表现为正相关关系;(4)激发锻炼内部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的外部动机太强可能抑制学生的内部动机,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EPQ)测试了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济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大学生中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敌对、偏执等5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5项因子的症状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确实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因此,我们在大力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着眼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坚持学生生理、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以预防为主,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散打选项课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387名男大学生进行1学年的实验教学,分析了散打选项班学生的体质特征和散打运动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在散打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新编制的体育消费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2 072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消费满意度量表为四因子结构,包含了消费者对参与类、实物类、资料类和观赏类体育消费的主观评价;体育消费满意度与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高体育消费满意度可以促进消费者重复体育消费行为,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满意度测量模型符合心理测量学对信效度的要求,能够较好地测量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更细致地理解运动承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承诺量表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Scanlan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和修订后的分层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承诺得分较低,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不强,需要加强培养;2)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的确是影响运动承诺的因素,可以通过干预这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在大学生锻炼情境中,运动承诺理论具有较好的效度,但它的前因变量应分为态度中介层和环境层,运动乐趣和参与选择是中介变量,分层后的结构模型在数据拟合和理论解释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