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教育中的“权力”究竟是什么?要对此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似乎并非一件易事。但不可否认,教育中的“权力”运作却具有某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仍然习惯于在所“生活”的宏大叙事中,不知疲倦地追问:教育有些什么权力?教育能有些什么权力?教育如何借助于这些权力保持自己应有的地位?诚然,这些追问不是不能,而是常常可能使我们走入迷宫“转”不出来。与其如此,倒不如换一种方式,即致力于探究教育中权力关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场所、方式和技术。也许,在这样的分析中,我们既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对教育权力本…  相似文献   
32.
本文试图从历史行程与问题检讨、内在剖析与关联突显、观念把捉与策略操作等不同研究纬度 ,对“九五”以来的教育现代化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 ,并从“问题意识”出发 ,在批判性反思基础上 ,指出教育现代化研究尚待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3.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34.
不知道对人的生存处境的清晰度,能否达到感觉饥饿那样的清晰?那是一种真实而具体的饥饿——既不是接受扁桃体手术不能进食的人为饥饿,也不是正在节食瘦身故弄玄虚的饥饿,生存处境应该是一种真真切切、伸手可触的感受!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自我的生存处境是不言说或不便言说乃至不知如何言说的。同样,在教育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这样自问:我是弱势群体吗7我怎么是弱势群体的?为什么我是弱势群体?但这种抽象话语的变式却可能常向心灵发问: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5.
从"班级日志"看教师权威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面话语作为言说者的一种记录,虽然有许多难以透析的成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记录恰恰可能成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符号平面。在不少小学和中学,被称之为的“班级日志”,正是这种书面话语具体而独特的体现。在“班级日志”中,师生双方以独特的书面话语方式,见证着班  相似文献   
36.
三、置于局外———期待悬置的意外如同权力的行使无处不在又难以捕捉一样 ,权力的悬置同样是一个与之相伴相生又轻而易举被忽略的现象。1 隔离的无效反省教师用将学生置于局外的方式传达教育者的期待 ,其实是以有形的清场导致无形的清场 ,权力操纵下的期待最后会以悬置告终。  相似文献   
37.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38.
39.
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部分初中校的调研发现:初中教育生存的复杂源于其整个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其生存的不同类型尚待全面、合理、多元的解读;初中教育行走的智慧在于更趋于可操作和具体化,更趋于困境中的平衡把持和各得其所;初中教育反思的要义归结为三个层面:在教育政策与评价层面,是注重当前效用,还是强调生态性链接,或者其他?在学校整体设计与发展路径层面,是注重执行,还是学会主动思考,或者其他?在学生成长层面,是主动的,还是被主动的,或者其他?  相似文献   
40.
在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反思中,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基本共识:包括社会改革、教育改革在内的几乎所有改革,都是某种利益博弈,且早已从原先的单一博弈转变为多元博弈,从抵制性零和博弈置换为共谋式双赢博弈,甚至从双赢博弈升格为多赢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