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包括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等方面。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体现在不同的 ERP成分上;fM RI的研究表明,梭状回、后扣带皮层、杏仁核、前扣带回和额叶皮层等大脑区域参与了种族心理的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与种族心理相关的脑机制,并且要关注间接接触减少偏见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本土化的民族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谈体操动作制动的重要性及其力学原理高承海,高勇体操动作种类繁多,技术复杂。但从技术构成上分析,制动是体操动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体操动作的优劣成败。因此,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体操动作的制动特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其客观规律及其力学原理,对于发展体操...  相似文献   
13.
14.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构建了由国家与文化、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维度构成的思想道德内容分析框架,量化呈现了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思想道德内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与思想道德一脉相承。但相比较而言,教材选文在个人修身和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内容占比较高,国家与文化、家庭层面的占比较低,未来教材建设工作应关注这种不平衡性。为实现语文课程“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目标,语文课程要强化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选文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内容,并借助中华文化经典阅读加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种族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公开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许多国家转向采取公民整合政策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工作思想,辩证地处理“多元”和“一体”的关系,既承认和尊重“多元”,但又不将这种“多元”本质化、固定化,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多元一体”民族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坚持“多元一体”民族思想,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三对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研究通过描述多元文化主义由兴盛陷入困境的过程,讨论其中的原因,在比较当中加深对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思想优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个体认同发展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问卷,编制了民族认同量表。以1101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本量表由三个维度构成,即探索、肯定和确认,相关指标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很好地测量了民族认同一般、核心的成分,可以比较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民族的认同状况,本量表可以用来测量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