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当前,我们一些地方和学校,在错误的教育政绩观的驱动下,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省教育厅启动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今天的教育宣传报道,就是明天的教育发展历史。2002年,《人民教育》第3期刊发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后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国策"。近几年来,《湖北教育》重点推出了黄梅、崇阳、襄阳市襄城区、宜昌  相似文献   
23.
《新闻记者》月刊的同行约我写一篇文章,我们谈起了高肖笑。他说,高肖笑和她的儿子屠海鸣,都在解放日报当记者,老高在工交部,小屠在文艺部,虽说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家庭,可常常难以碰面,有什么事要商量、关照,还得留条子。“多有意思的母子记者啊,好,文章就从这里开头。”我乐意地答应了。“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有”今天是星期天,又是隆冬时节,我从上海市东北角的一个住宅新村出发,穿过整个市区,找到了万体馆对面的一幢高层。大概是老天爷给我近两个小时路程的酬报  相似文献   
24.
黄俭 《出版参考》2007,(10S):25-26
在中国出版业上演大波大澜的风云大剧中,自然少不了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大型出版集团显赫张扬的表演,但在这些高大的主要角色身前身后,总有些充满灵气与棱角的独特角色,上下翻飞,展现独有魅力的舞韵。接力出版社应该算是这其中的一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新闻记者》(月刊),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了。编辑部特邀我写一篇回忆文章。的确,我作为参加创刊者之一,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刊物创办伊始,就受到全国新闻界和其他各界、社会名流,尤其还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爱和扶持,许多记忆至今难忘。万事开头未必难1983年,是在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指引下,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除妨碍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钻研新情况,传播新经验,反映新气象,以促进改革。《新闻记者》就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26.
章成钓是一位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记者。他在同龄人中被破格晋升为上海市最年轻的主任记者,还成了市劳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但他却为此而焦虑,他将尼采的“让自己生活在危险之中”这句话,压在家里的写字台玻璃板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自己给自己寻找许许多多的难题……难题之一:“决不让自己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章成钧是跑教育的记者。教育界不象文艺界、体育界,很少有轰动性新闻。可章成钧在这块天地里却游刃有余。据不完全统计,他在1984年全年发一版头条稿20条;1988年1至10月,发一版头条22条;1986、  相似文献   
27.
张煦棠会兄     
在大陆的东方门户翘首而待。 3月19日,从日本和香港飞沪的航班还没有到达,大陆的东方门户,上海虹桥机场的出口处,等待着许多接客的人们。文汇报副总编、本刊社务委员张煦棠,也已等侯多时。他等待的是与他已经阔别四十多年的嫡亲哥哥张煦本。说来也巧,兄弟两人,都是报人。哥哥是因首次派出记者赴大陆采访而轰动世界的——台湾自立晚报的主笔  相似文献   
28.
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知识分子,是一些特殊人物。他们有激动不安的灵魂,有敏锐的感觉神经,尤其对社会中暴露出来的弊端,有着异乎寻常的感受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徐震(公今度)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解放初,他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留校,开始在校刊用丁艾的笔名写杂文,而后就在《新民晚报》的副刊《繁花》和《红雨》上发表,得到了著名杂文家林放的鼓励。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每周至少一篇,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发表杂文100多篇。1966年“文革”一开始,他就因为写了“三家村”式的“黑文”,而  相似文献   
29.
学校广播台──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广播台自成立以来,节目由学生自办。现开辟有《重播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历史上的今天》、《聚焦镜》、《园丁颂》、《空中课堂》、《有声书库》、《班班优胜》等21个特色栏目,各班轮流主持。主持班班主任及班干部以良好的思想文...  相似文献   
30.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不觉又到了桃花盛开的日子。 初春,迎着星星点点的寒雨,我独自一人走进山坡上的小桃园。灼灼其华的桃花开得比往年更加灿烂,一眼望去,一团团一簇簇,热闹地挤满了枝头。人道红梅暗香浮动,却没想到,这隆冬后迎雨绽放的桃花也那样地清香扑鼻。眼前的花海使我渐渐地陶醉于温馨的诗意里。此刻的山川河流,此刻的寒风冷雨,此刻的我,都因桃花而存在,山河的博大永恒、高旷悠远,都因有了桃花的灿烂绽放。多年来,我对桃花总是怀着一份特别的眷恋。 几年前的那个秋天,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那简陋潮湿的斗室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