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以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中国冬季两项重点女子运动员射击表现的稳定性进行个案训练研究,采用心象训练法变式和重组运动员射击思维内容,规范其行为,提高其对自己射击环节情绪和行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训练后,命中率和适应参赛心率能力提高,瞄时、瞄道长和瞄准点偏移显著降低,着弹点散布趋于集中,运枪路线简炼直接.认为导致冬季两项高水平运动员射击环节中某些特定参赛情景的不当情绪和行为的不匹配思维,是影响其射击结果的首要原因;以思维的变式、重组和定式为核心,通过心象训练优化运动员对程序参赛的应答,是发掘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潜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从表演艺术的视角提出篮球表演艺术的理论构想,并以系统论为指导,从层次、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加以详细论证,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篮球表演艺术是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最终结果,是承接篮球文化和篮球竞技比赛的中间环节;演员、观众、角色、作品、环境是构成篮球表演艺术的五大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矛盾对立,涵盖了竞技篮球运动应有的结构内涵;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篮球表演艺术的核心功能,欣赏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等则构成了篮球表演艺术的动态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75.
黄滨  潘淼 《教书育人》2000,(2):10-11
当前,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生产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这样的形势,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其中必须要解决一个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问题。在一次毕业生调查中,用人单位反映我校的毕业生工作作风朴实,工作认真,能够完成单位所交给的科技任务。70年代的毕业生,经过长期的工作锻炼,有一部分已走上工厂、企业、研究所、大专院校乃至某些地方的领导岗位;80年代的毕业生也普遍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在调查的同时也发现,我校毕业生中拔尖人才很少。毕业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马克思休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悉,旨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休闲问题的理论,揭示休闲研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现代休闲体育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篮球运动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攻守对抗的对立统一是篮球运动在矛盾中发展的基本规律,文章针对这一基本矛盾,对其实质、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探讨,为我国国家队迎战2008年奥运会以及今后我国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篮球赛场上和体能有关的不仅仅是运动员训练积累来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能的消耗。以集约化(即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利用效率)的视角,从篮球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体能输出的可控性和有技巧性等方面,分析体能集约化的可行性。并通过训练中的强化,比赛中的合理运用,以及平时的保养,实现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体能的集约化,旨在从新的角度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些帮助。  相似文献   
79.
80.
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心境水平;2)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变化成正性相关,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学生感兴趣的愉快性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平均心率为135~155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运动强度,以至少20~30min为持续时问,至少3次/周为运动频率,以集体练习为主的运动类型,以愉快和谐为运动情境的体育教学或活动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