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体育   4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听说’98上海集邮节成功举办了一个“趣味集邮展览”,不禁喜上心头。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发源地之一,集邮人才辈出。但就是这么一个被集邮界心仪的高雅之地,却率先办起了适合大众观赏的趣味邮展,不怕被人议为降格,可见他们的魄力和勇气。前些时候,笔者曾参观一个省级青少年集邮博览会,展品中固然不乏符合邮展规则的好邮集,但观众似乎对“票中票汇萃”、“地名戳专集”等趣味邮集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1878年7月发行的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揭开了中国近代邮政史新的一页"。"它的出现,标志着邮政对公众营业、邮资均一、寄信人预付邮资等新事物的诞生,相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邮政近代化历史,并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邮票史》。近日,有人认为"大龙邮票,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有集邮朋友问我:“一本好的集邮图书有什么特点?”我认为,所谓“好”,就是“开卷有益”,读者喜欢看。这就必须做到:邮识丰富,见解新鲜;图文并茂,文笔活泼;富于启迪,指导性强。他请我举例说明,我不假思索马上回答:“您不妨先读一读周治华先生所著的《世界生肖邮票精品》系列丛书吧。”  相似文献   
15.
黄继光 《收藏》2001,(7):68-69
一位研究者在分析长城普票“慕田峪”的真伪时指出:“这些票票幅过小且无任何防伪措施,给不法之徒造假留有可乘之机。仅仅过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社会上就出现了面值80分的‘慕田峪’假票,给邮政当局制造了不少的麻烦。”此论有失偏颇。邮票,是国家邮政发行的邮资凭证,也是有价证券。邮票的防伪与钞票一样“与生俱来,不可或缺”。邮票防伪主要通过纸张防伪、油墨防伪和印刷技术防伪来实现。冒出了假票,不等于真票“无任何防伪措施”。君不见,  相似文献   
16.
某邮报讨论“一框邮集”时,有人断言:“‘一框邮集’难以登上国际邮坛,不宜提倡。”对此,我纳闷:集邮,该怎么“玩”法?  相似文献   
17.
吴德伟先生曾对“北京邮票厂”厂铭的变化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但他不清楚“郭沫若先生是何时书写这一厂名的”。2004年第8期《集邮博览》刊载了董纯琦先生的长篇连载《一生耕耘方寸间》之十八,文中有一节是“郭老为北京邮票厂题名”,今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16日《中国集邮报》发表了沈庆达的《推测“全国山河一片红”图稿之谜》(下称《推测》),全文洋洋洒洒,关键却只是一句话:“《大一片红》是《扛领袖像图》的修改稿。”也就是说,万维生2003年2月“公开亮相”的《扛领袖像图》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第一稿”。看来,“一片红”设计图稿的争论至今仍未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个人遇见一位神仙,神仙问他需要什么东西,他说他需要金子。神仙用手指头点了几块石头,石头马上变成金子。神仙叫他拿去,但他却不拿。神仙问:“你还要什么东西呢?”他答道:“我要你的手指头。”这则故事的寓意与“惠我以邮票,不如  相似文献   
20.
黄继光 《收藏》2000,(8):5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