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9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元镇 《体育科研》2001,22(1):38-39,44
3.2对体育消费的积极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到了发展体育消费最有利的时机,一应该积极地发展体育产业,刺激体育消费,拉动内需。其理由是:3.2.120年来中国的体育运动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体育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的社会化、职业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市场已经逐步形成。3.2.2中国的经济为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2.3中国的地区差异与不平衡发展为局部发达地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体育消费条件留出了较大的空间。3.2.4我国的社会结…  相似文献   
192.
十余年前,即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体育界曾发生过一场辩论。围绕着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分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派意见认为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体育教育即身体教育、体质教育,而竞技体育属于文化,与杂技、杂耍、舞蹈同宗,是少数人的事情,因此竞技体育不得进入学校,干扰体育。而另一派的观点则认为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不应排斥竞技体育。这场很  相似文献   
193.
中国体育社会学进展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论文是作者于1996年3月在日本体育社会学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作者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经过,阐明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详尽地说明了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综述了1989—1995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证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4.
我国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把它放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和社会生活的范畴内加以考察,探究其现实与深远意义,为企业高水平运动队的继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对策。  相似文献   
195.
论消遣和娱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把“体育运动”概念的范畴划作“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和“身体锻炼”这样三个比较严肃的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种大量的社会现象: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他们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甚至有的也并不把体育的强身祛病作用放在首位,而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我们通常称这类活动为游戏(Play),体育娱乐(Ph-ysical recreation),国外则把这类活动归为消遣(Leisure)。本文想就消遣娱乐的概念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谈点看法,并对我国发展消遣活动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6.
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的素质指的是人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人的素质大致由身体、智力、心理 (人格 )、道德和社会角色 5个层面构成。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人的素质的问题日益突出。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深化理解的结果 ,是教育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发展的必然结果。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生命条件 ,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教育在我国长期被忽视 ,并带来严重的恶果。“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基于对学校本质功能的认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 ,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 ,对于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提升道德素质和社会角色素质 ,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7.
在中国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过程中,因应对"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社会需求,老年人体育蓬勃开展起来,积极地用体育运动的方法强身健体,以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同时,许多老年人希望在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得到多方面的养护知识与方法,这些都是可喜的社会现象,可以窥得中国新时代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特征,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8.
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国际范围内的竞技运动,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过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之间的人种间的身体竞争而已。起源于非洲的人类,经历了长途迁徙,对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人种特点,近现代竞技运动用极端的方式将这些不同人种身体上的特点表露出来。不同的文化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发展,这些发展可以反映形态与机能的进化和退化,以及技能的进步。竞技运动是保持人类自身生物优势、抵抗自身退化的重要手段,竞技运动连接着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这个意义讲,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在体育人类学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9.
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2008年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中国体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科学发展观引发的体育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体育改革目标、体育改革的动力和阻力、体育改革的路径和措施、"举国体制"提法及体育改革前景、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等中国体育改革中的要害问题;并全面阐述了体育发展的代价、体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正问题、建立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等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中国体育改革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必须打破垄断体制,引入科学发展观,以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0.
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把这些变化纳入到影响孩子体育教育效果的因素里,对完善家庭功能,提高家长与子女体育行为能力,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均有重要的价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家庭经济绝对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城镇与农村的环境条件的不均衡、家长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不同是导致城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有良好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决定因素.家长的体育行为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起持久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