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相互间都少不了要进行交际活动。这些主要靠运用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文字。在一般情况下,“语言”指的是口头语,“文字”指的是书面语。口头语也就是口语。靠讲话时声带发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各个国家、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民族不同,语种也不同。我们汉族人用的是汉语,蒙古族用蒙古语,维吾尔族用维吾尔语,藏族则用藏语……在世界范围内,有英语、法语、俄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拉丁语、葡萄牙语,等等。其实,根据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人们在交际的时候,除了口语…  相似文献   
72.
写教研文章跟写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求新”。谁愿意听人唠叨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东西?然而,我以为“,求新”固然重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求新”尤为要紧。首先说立意。立意,文章的观点、主脑,当然非求新不可。古人早就主张“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认为凡“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者“,皆陈言”,算不得好文章。课标颁布已多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等基本理念,老师们已耳熟能详。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课标中阐述得也十分…  相似文献   
73.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74.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语单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相对来说变多了,而留给的教学时间并不十分充裕。于是,老师便在范读课文之后,集中教学生字新词,教学目标集中。可时间长了,倘若方法依旧,学生便有乏味感。教者便改在讲读课文时相机出现,紧密联系课文“词不离句”的优点明显。出现的新问题是师生于不经意间时有漏落。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近日听一位老师教《登山》,其  相似文献   
75.
76.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写稿尚处于起步阶段。也许是由于投稿较多引起了一些编辑注意的缘故,他们会针对我的稿件提出中肯的意见,给予坦诚的指点。今天回想起来,在关于教研文章的写作方面,我能够取得一点点进步,无论如何也不能  相似文献   
77.
《请跟我来——一年级语老师给家长的信》(下称《请跟我来》,原载《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4期)堪称一篇佳作,它给人以可喜、可行、可读、可信之感.  相似文献   
78.
本文不打算对某个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断作赏析,也不准备就某一位特级教师教的某一节课的全过程作评述,只是想通过几位名家教学中的某些细微之处,来探讨他们的卓越不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9.
每月谈     
在一次调查座谈会上,谈到教师应该有自我调控能力时,有的人提出异议: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为什么要自我约束、调控?有的甚至把教师需要自我调控看作是扼杀个性…… 这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刚踏上教坛的人,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大部分刚从学校出来,进入教师岗位,常为情绪所困,有的“火气旺”,对学生态度粗暴,时有罚、打、骂学生的事发生,有的在工作上时冷时热,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发泄不满等等。  相似文献   
80.
谈“说”     
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往往会发现:凡写人物对活,多用“××说”。这反映了学生词汇贫乏,也说明平时教学中没有教给学生“说”的表述方法。要使学生明白,表述“说”这一意思的,除了“明说”(写明“说”)之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