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校园伦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关注作为团体的学校的道德责任,而且关注校园中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根据调查显示,当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若干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和校园伦理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从团体伦理的角度,建构一个伦理的校园,一个使学生的精神得以自由成长的校园,或许可以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条新颖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32.
追问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浪潮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也带来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在全球化中坚持教育的本土化。我国教育要有开放的意识和敏锐的文化感受力,培养具有全球性人格的公民,为此我们又需守护传统的文化精华,警惕西方的文化霸权,开发我国教育资源,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3.
有一年春节开学后,学校安排我担任高 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接手这个班不久,我便 发现班里出现一对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女生小 L和男生小W。小L性格外向、大方,身心发育 较成熟,各方面表现潜力深厚;小W则腼腆含 蓄,成绩优良。开学不久,我发现他们常常一  相似文献   
34.
在小学调查作文的教育中,目前虽有课标倡导、教材引导,但因为相关的教育支持体系还很不完善,很多教师对如何实施调查作文依然不甚明了,若想摆脱小学调查作文形同虚设的尴尬处境,最关键的是要从多方面对调查作文的类型、概念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走出认识与实践的误区,使调查作文达到其所承载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5.
针对传统数值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对初始值敏感与收敛性差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人工鱼群算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将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应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使用该方法不需要借助目标函数的初始点信息和导数信息,通过数值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案例: 这是几年前发生的一桩使我终生难忘的事 情:我剐接手两个多月的班级中,一位漂亮的 女生自杀了。 王丽是初三(5)班中一位比较优秀的学 生,听说是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初中阶段 的学习生活的。可是,在我接班后的两个月里, 她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37.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忽视学生人精神的养育,造成人精神在教育上的失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人教育的理念,推进人精神建设,达成对“人”的真正理解。要搞好高校的人精神建设,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过去狭隘的专业教育的观点,让受教育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化底蕴;要提高教师的人修养,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的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哲学、语言、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要改革课程体系,宽专业口径,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中增加入教育的内容;要重视科学课程的人价值,改进科学课程的教学,发挥其中人价值的教育功能;还要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8.
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生死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不经意的问题,如今不能再不“经意”了。校园频现的花季少年自杀现象已经引起我们多少次心灵的震撼。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他们从教育中理解了生、理解了死吗?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功利思想浓重,它在客观上更多是在培养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导致青少年学生在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上总是处在蒙昧状态。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1日在题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一关于青少年轻生现象的调查与思考”中,呼吁“我国青少年亟待普及死亡教育”,“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死亡教育真的能走进课堂”。为此我对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死教育的必要性、意义、内容和可能途径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9.
生命·死亡·教育--未成年人轻生问题及其教育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持续和步入死亡的过程.当人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哭声,既意味着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所以恩格斯说:"生就意味着死",[1]生与死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每个活着的人都将面临如何生和如何死的问题.面对人的生与死,教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引导人对"为何而生"进行追问,而对人"为何而生"的追问离不开对死亡的观照,所以,生命、死亡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0.
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