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近年来,美国国内对博士生教育批评颇多,整个博士生教育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美国政府机构以及许多私人慈善基金会发起或资助多项针对博士生教育问题的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又是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道德水平的滑坡,相反,新加坡却成为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新加坡政府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的整体水平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53.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初大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以乡村教师教育培养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改革。本文梳理分析了陶行知乡村教师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发展主线、乡村教师思想的价值取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定位与改造。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乡村教师培养思想和实践对当代乡村教师的培养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4.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以学术传教为先导,带来与中国传统迥异的新的学术和文化,影响和启发了明清启蒙思想家,开创了中西教育文化交流之先河。  相似文献   
55.
王策三先生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一文(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激起了一场关于新课程改革是否“轻视知识”的大讨论,许多著文已经从知识发生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王先生的观点给予反驳,笔者试从代价论的视角对王先生的论点予以回应,即认为新课改“轻视知识”之嫌恰恰是一种必要的合理代价。因为新课改吸收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必然在价值取向上有所取舍。淡化和克服传统静态知  相似文献   
56.
走入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释流动在现象背后的真实。运用经验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从而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瑰象中的深层规律,不失为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57.
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步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数字进行思维、判断和裁决,开始用数字说明一切、衡量一切、决定一切。姑且不论电信技术、物质科学领域里数码统治的无所不在,就连精神科学领域也开始对数字统治顶礼膜拜,最后发展到连日常生活世界这个与人的  相似文献   
58.
“离农”?“为农”?——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教育改革陷入“离农”和“为农”悖论中,农村教育何去何从?农村教育改革必须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59.
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农村教育问题中,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最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为谁服务,是“离农”还是“为农”。一、“离农”教育不利于农村社会发  相似文献   
6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D作为美国联邦政府支持高校基础研究的重要资助机构,在半个多世纪发展历史中,建立了一套规范、严谨和有效的同行评议系统,成为优化国家科研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但是NSF同行评议的公正性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表现为创造性研究非共识性与同行评议共识性矛盾、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网以及学术权威主义影响,为此NSF构建各种形式的针对同行评议系统的监督与评估活动,为科研前沿追求提供卓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