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曹丕“清怨”诗风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形态、社会风尚、诗歌美学等角度分析了曹圣诗歌的“清”“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清”“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清怨”诗风的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通过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认定东汉洛阳城参考了《考工记》的营国思想。东汉间人将明堂、辟雍、灵台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即意味着东汉政治文化对礼乐教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3.
《离骚》中的植物形象来自于对《九歌》中神灵装束、行为的模仿,而神灵装束和巫术习俗又学楚地植物信仰的影响,这种信仰来源于原始植物崇拜观念,屈原受植物崇拜观念浸润而引入大量植物,并企望区得巫术化的神力。  相似文献   
14.
曹胜高 《天中学刊》2004,19(1):57-59
汉赋集中体现了汉代的美学观念、美学理想。汉赋作者的讽谏观念,统治者的彰显意图以及汉赋本身的娱乐作用都体现了汉赋实用功利的美学目的。这是先秦美学目的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采用“代言体”作为叙述口吻,是在诗、词、曲以及诸宫调等艺术形态的代言叙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受到当时说唱艺术所采用的“叙事体”的影响,从而使其叙述口吻存在叙事体和代言体相互融合的特点,并且在叙述表达中,有明显的“口吻进入”过程。这既保留了元杂剧叙述口吻演化的痕迹,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叙述口吻的成型,从而确立了不同于西方戏曲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