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确定古都准确的始都年代对深入研究古都形成与演变的历程有着直接影响。我国众多古都中一些建都年代较早的,目前对其始部年代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看法不够一致。中国七大古都中大多存在这一问题。现经研究考证,其中洛阳地区二里头有夏初都城遗址,其始都年代约在公元前1900年前后;安阳之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其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299年;西安地区最早都城为西周丰镐,始于公元前1040年;北京地区在西周武王十二年始建有燕、蓟二国,它们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027年;开封地区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始于公元前361年;南京地区最早都城为三国时吴国之建业,始都于公元229年;杭州最早为五代吴越国所都,始都于钱进封为吴越国王之公元907年。  相似文献   
22.
大凡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专家 ,在科研工作中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都离不开父母与亲人的辛勤培育 ,老师的精心指导 ,以及本人的执着努力。这也可概称为“成才三要素”,我在治学经历中有充分的体会。我出生于抗日战争的动乱岁月 ,在当时的大后方 ,父母不顾生活的艰辛 ,从我三岁起就施以童蒙教育 ,教识人、手、足、刀、尺等方块字与汉语注音符号。以后 ,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颠沛流离贫穷困厄 ,父母均想方设法送我去上学 ,从未辍学。我也怀抱为父母争气的思想 ,刻苦学习 ,每遇升学考试 ,都以优异的成绩 ,考上师资、设备好的学校。说到老师的教导 ,既…  相似文献   
23.
崤函古道,是我国古代位于中原地区黄河三门峡河段南岸崤山之中,且是沟通两大著名古都--长安与洛阳之交通要道(曾被称作"两京古道"或"两京驿路")上之枢纽路段.过去曾被一些学者、文人称为"崤山古道"、"石壕古道"(因道经唐代诗圣杜甫写成名篇<石壕吏>之石壕村西侧山梁上).……  相似文献   
24.
侯仁之先生自青年时代求学燕园起,直至耄耋之年时,在学术研究中始终遵循开创的精神、开扩的视野、开放的胸襟三大治学原则。这使他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一株永葆青春的不老松,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每项成果都闪耀着创见与新知。  相似文献   
25.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26.
我国古都众多,古都所在地区历史遗址、文物,是华夏文明的物质载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古都文物与古都风貌还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具有无与伦比的高品位与历久弥珍的长时效,同时还具有不可再生与不能替代等特点。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必须严格保护,积极而又妥善地开发,避免造成“建设性”与“文明性”的破坏。在对中国古都学所具特点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建设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健全法制、调整政策,既推动古都所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又促进具有中国历史文化风貌之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7.
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与唐王朝建都于西安,为了巩固政权及保卫京城,都曾着力经营与国都属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在两王朝前期,随着国势的强大,都城日益兴盛,并带动了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因农牧业兼营的生产结构未受到破坏。但西汉巫蛊事件及唐安史之乱后,这两个王朝国运丕变,汉、唐长安城受到破坏而衰落,使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衰退,生态环境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古都学的形成及其古都学界、考古学界、历史文化名城学界对古都名城研究的概况之后,又重点论述了中国古都学当前研究的五个重点问题,即:关于中国古都学的起源问题,关于“大古都”问题,关于古都发展与地理环境变迁关系问题,关于古都文化研究问题,关于中国古都学基本理论建设问题等。  相似文献   
29.
侯仁之先生自青年时代求学燕园起,直至耄耋之年时,在学术研究中始终遵循开创的精神、开扩的视野、开放的胸襟三大治学原则。这使他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一株永葆青春的不老松,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每项成果都闪耀着创见与新知。  相似文献   
30.
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不仅可加深对城市以往发展之规律与当前城市特征之认识,而且还有助于城市今后之和谐与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是以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为依托的,我国的“历史城市”可定义为:自西周建立以来由军政衙署、商肆集市、官邸民宅、手工业作坊、坛庙庠塾等五类功能性设施组合形成的拥有较多官民集居之大型地理实体.西周的都城丰镐当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涉及时段长、包涵内容广,一个城市形成以来发生在该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并与之有关联的文化事件与现象以及留存下来的文物遗迹均在研究之列.以前辈学者在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探讨方面所获创见为基础,笔者提炼概括出“环境—文化理论”,在研究城市历史文化时,也当依循并践行这一理论思想,以推进学科自身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将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提升至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