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赋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 ,唐代咏物赋自然也就很少论及。而唐代咏物赋在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由此奠定了其在咏物赋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2.
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面向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21史》,于年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教材19998集中了九所高校的专家分任各编主编,并由全国十九所高校的三十位教授集体编写而成。这部文学史教材以新的视角观照中国上下三千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视角新,体例新,观点新,源流分明,脉络清晰,见解精辟,新义迭出,确是一部面向新世纪的好教材。我们在首次使用这部教材的过程中,己经深深地感受到这部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对这部《中国文学史》教材简作评述。一这部文学史教材体制宏…  相似文献   
23.
李白的人才意识是“李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出李白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李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是其一生执著的追求。然而,诗人美好的愿望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的远大理想始终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长期困扰着李白。因而,李白对人才问题特别敏感,其人才意识亦格外强烈。李白的人才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盼知音的意识;二是惜才爱才的意识。  相似文献   
24.
25.
杜甫的陇右田园诗颇具个性化特征。研究这些田园诗,不仅可以领略陇右的田园风光美和田园风物美,也可借此了解诗人流寓陇右时的思想变化,还能审视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6.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从而发挥其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最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魔小说,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艺术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小说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读了郭沫若同志的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叩一待后,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  相似文献   
27.
《西游记》描写自然环境 ,有美境 ,也有恶境。但不管美境或恶境 ,山水风物均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描写山水 ,重在表现山水的壮美 ;描绘鸟兽草木等风物 ,则突出风物的奇美。山水的壮美与风物的奇美相互交融 ,是《西游记》自然环境描写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环境描写的文化意蕴是深厚的 ,它展示了东方文化的宁静与和谐。  相似文献   
28.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写下了不少忧国伤时、遣兴抒怀、思亲怀友的诗篇.透过这些诗篇,可以了解诗人流寓陇右时的生活、思想和情怀,也可从中审视杜甫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为例,简要分析了这部神魔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小说人物性格的某些定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0.
前人校勘《水经注》成果甚巨,然其中亦有不当之处.这里,仅就《江水》篇中的一处校勘提出管见,刍荛之议,还请方家指正.先看王国维校《水经注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中的有关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