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文论从《尚书》到《周易》 ,再到《文心雕龙》 ,特别是王夫之的“意象”说 ,皆阐述了情景合谐统一的本质。而西方文论从夏夫兹博里到康德、克罗齐 ,再到苏珊·朗格 ,也同样强调了情感与形式的有机融合。由此可见中西方关于审美意象有着很大的相同性 ,他们都承认审美意象的虚幻性和情景的合谐以及情感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2.
道家的虚静说与无为论,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重要学说,也是对人生短暂、社会艰窘的另类思考。道家寓言中的微言大义,不仅是对无为论的注脚与延伸,也对今人具有反思性的警策作用。道家的艺术精神,既来自于其玄奥的哲学观和伦理观,也以超功利的精神图像,演绎着古今文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53.
特殊的年代产生特殊的学形式,大跃进时期的报告学就是如此。它包括两部分:“大跃进报告学”与“非大跃进报告学”。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大跃进报告学,体现了内容上唯意志论的极度膨胀,虚假,浮夸成风;形式上艺术低劣粗糙,概念化,模式化横行。从而成为当代学的一股逆流,也是发展至后来“革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4.
复习和复习课的上法大有讲究,它不仅仅局限于温习旧知,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交给识记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并讲究复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5.
知识经济也可叫作智力经济 ,它不仅要有知识 ,会用知识 ,更重要的是创新知识 ,人类通过实践而总结出知识。知识向理论方面发展形成科学 ,向应用方面发展形成技术。科学和技术之间互相促进和转动 ,而且其周期也愈来愈短。同时这些新兴学科快速发展 ,相关技术相互渗透 ,大大缩短了科技发明到生产应用的过渡时间。而这些新科技形成的产业可节能源、节资源、少污染 ,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已经来临 ,我们可从《学习的革命》第一章讲到未来时得到启示 ,它提出 1 5种趋势 :1 )通讯时代 ;2 )无经济疆界的世界 ;3)迈向世界经济一…  相似文献   
156.
157.
鲁迅是新语体的开拓者,又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不同风格与流派的大家。首先,鲁迅在介绍西方文学风格,引进西方文学流派时,注重风格流派的社会意义;其次,在介绍评价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时,既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特性,也阐述它们各自的时代性,最后,明确对待风格流派的态度,即博采众象,取其所长;溶于新作,独创为贵。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基于笔者的小学英语毕业班任教经历,通过描述班上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课堂学习样态,剖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需要“小步子”开展音标、背诵、融合、合作等教学策略建议,以期有效解决基础薄弱学生在单词记忆、背诵积累、语言交际等方面的困境。同时,本文呼吁同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基础薄弱学生,有恒心、有爱心地对他们进行帮助。  相似文献   
159.
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或熟悉的题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真实感受来.如何让学生拥有较多的写作素材呢?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广.这里别的且不说,单说利用教材本身的优势进行练笔活动.……  相似文献   
160.
<正>新时期文学几尽二十年沧桑历程,在文学的天空划出一条耀眼的弧线,从心灵出发,而指向绵邈的太空.文本的操作,意义的尝试,技术的演练,终究没有辜负生活的赋予.但不安的灵魂,自我复归的尴尬又成为文坛现实的一大景观.多年来,我们的许多创作,旨在揭示民族寓言,集体无意识,也即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现在的一些个人化叙述的作家作品,从作品本身看,不无精彩之处;如放在当代文学的大格局中就显得份量不足,主要是缺乏时代性的深邃体验.他们若要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