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0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世博回味     
邵林在《上海集邮》2010年第11期的《编辑寄语》里,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回味世博”。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消化它、吸收它,恐怕不是几年、十几年能结束的。7300多万参观者各有各的视点,内心的感受无比纷繁,生动的记忆不易淡忘,口口相传的见闻,其波及面更会远涉天涯。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标题原意为:《歇夏与猫冬,不翻了》。写过《随便翻翻》,接着写《又随便翻翻》、《再随便翻翻》,还来一篇《随便又翻翻》,老北京话说:“有完没完哪?”太随便,太过分了吧?掐指一算,按照《上海集邮》的发稿周期。我初夏写出的札记,由于累积过多,大概可刊登到隆冬了。邮市开始“歇夏”,我的存稿将进入“猫冬”。看来,该休息休息了。  相似文献   
143.
先从非手绘的一本小本票说起:我在《淘宝网》上,发现有人出让李印清签名的《邮票设计家作品展览》小本票,它是1988年由北京邮票厂印刷、齐齐哈尔市邮票公司发行的,内页为8枚《教师节》邮票。封面上李印清的自画像,非常幽默(图1),他胖脸绯红,眼镜滑落,头戴“博士帽”——居然是1枚齿孔格格棱棱的“方寸”邮票。我并不认识李先生,但欣赏他的敬业与自嘲,赶紧就把小本票网购来了。  相似文献   
144.
五大三粗与浪漫纤细我曾介绍过一件手绘封:少女骑着天鹅飞翔,贴2枚美国的航空邮票。看那稚拙的笔触,看那童话的色彩,我总以为是女孩子的作品(图1)。有一天,从邮册里拿出信封欣赏,感觉它特别厚实,突然发现,里面有一封信(图2),字体极细而流畅,右上角"1972年2月14日"下面,还画着一颗被箭射穿的心。原来,这是一封男人写给妻子的信。我把信件扫描后,传给远在美国的黄山先生。他帮我查了,1972年2月14日是情人节,他估计,写信人大约是50岁左右的男子,那天早上,刚到机场送别了妻子(她去另一州探望出生才几天的小孙女)。  相似文献   
145.
“连”之魅     
我因研究"三小"——小型张、小本票、纪念性小版张的起源,进而对邮票之各种相"连"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集邮英语常用两个词:Strips,指的是相连的邮票;Block,常指四方连、六方连等的"块块"。一个街区叫Block,欧洲的小型张目录叫Block;朋友来  相似文献   
146.
荷兰 1965.11.16 儿童福利附捐 2286812张 这是荷兰儿童福利附捐邮票第1次发行小版张,也是荷兰历史上第2次发行小型(版)张。含2种邮票6加5共11枚(票图为儿童画)并附票1枚。 1965年11月16日当天,同时有1套5种的儿童福利附捐邮票面世,小版张取了其中的2种——5枚8 6分的《儿童》邮票在下,右边角为附票;6枚18 12分的《女人》在上,奇怪的是:它是横排的,那女人形象就像是躺着。  相似文献   
147.
市场偶拾     
大抵一二个月逛一次集邮市场。总有些认得的人问我:“林先生,买什么呀?”说不上,说不上,只是随心所欲消遣消遣,口袋里也有一点余钱,买一点惹眼动心的封片票戳。太贵的买不起,也不值得。因为不求保值,仅求欢喜。  相似文献   
148.
轻轻一“E”     
3月5日参加上海集邮节开幕式,遇到《上海集邮》编辑罗琳,问我:“5月号的稿件写好了吗?”哦,杂志发稿要提前一个多月,我还没想过呢!身边是热热闹闹的集邮节景象。天公并不作美,细雨濛濛,以致开幕式不能在广场举行。市邮协副秘书长羌陆明一个劲地招呼:“请大家晚点上电梯,会场里挤不下!”  相似文献   
149.
外邮似转热     
春节前的一个周日,逛逛久违了的“静工”市场。人头济济,摩肩接踵,也许与室外下雨,年前多发奖金有关。但票品之丰富,出人意料,外邮似乎转“热”。外邮,也必然有转“热”之一日。 “小兄弟,最近刚回?”“刚回刚回,过了年再去?”对话之中,仿佛有好些年青人,是在亚、澳、美洲自由来去  相似文献   
150.
“兴之所至”专栏写了有一二年了吧?我的这个随笔专栏的名称,是受到张包子俊先生的启发。我很爱读解放前邮刊上他的文章,觉得其特点是不摆架子,信手拈来,行文自然。自从在《上海集邮》上开了这个专栏,有赖编辑部丁临渊先生的叮咛:他一个电话,说发稿日期到了,我就连夜把久积肚里的题目描到稿纸上。“爬格子”已成职业习惯,总算还能凑上编者的进度。这样,专栏对懒汉是一种约束和鞭策,如此而脑子能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