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公元464年(大明八年),由于奸臣戴法兴从中作梗,祖冲之当刺史助理的官职被革去了。赋闲在家的祖冲之,心里郁愤难平。他深感当时的世道要干成一件事实在难。可他想自己才36岁,难道此生  相似文献   
72.
梁衡 《科技文萃》2005,(8):178-181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这三首歌说出来都是赫赫有名.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73.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  相似文献   
74.
中国报业走过了艰难而光荣的50年,其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无到有,走向辉煌;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一下跌入谷底,近于毁灭;第三阶段,重建辉煌,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从无到有,艰难曲折,走向辉煌(1949—1965)新中国的报纸事业是随人民政权的诞生而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创办的报纸事业。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就非常重视发展自己的新闻宣传事业,利用报纸来宣传革命思想,回结进步力量,指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2年,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1931年…  相似文献   
75.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76.
梁衡 《传媒》1999,(5):5-6
1998年8月29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1999)30号文件,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的报刊结构进行调整。这是继1996年12月中央两办发出37号文件之后,对  相似文献   
77.
梁衡 《传媒》1999,(6):5-6
50年来新中国期刊事业从无到有,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现在已经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90年代中国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一部分。 期刊是介乎报纸和图书之间的出版物,这就规定了它既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又有积累文化的功能。所以衡量一本期刊的好坏,及整个期刊事业的兴衰,主要是看它对国家民族文化事业的贡献,看它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  相似文献   
78.
梁衡 《少年读者》2009,(7):24-26
句子长蛇阵里,一些句子聚在一起,组成文章,井将中心句藏在文章里,等待姐弟俩来破阵呢。  相似文献   
79.
梁衡 《新闻实践》2009,(1):15-16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他从业的38年中,有19年从事新闻管理,19年从事一线的新闻采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兼治文学、政治、科学吏方面的学问,都颇有建树.这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使他在当代新闻学人中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有其鲜明的个性,既有政治高度,又体现新闻规律;既有宏观理论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经验;虽是讲新闻,却洋溢着百科知识;虽是写新闻或做研究,却有散文式的语言.他在职期间,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业务手记,有一部分已经收入在业界流行甚广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80.
夏感     
梁衡 《同学少年》2010,(3):38-38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