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生活”,生活成为哲学本体论,把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从过去的困境中解放了出来。然而,生活将会成为新的困境。生活是土壤,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命才是生活精神,生命是超越于生活的存在。道德生命和智慧生命是通向终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两种性质接近的辨别学习的实验,对信息加工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从研究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策略认知着手,对信息表征问题展开了讨论,着重指出每个信息加工过程都具有独特的信息加工表征线索;人格因素对信息加工有独特的调节和监督作用,而智力是信息加工的具体执行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趋势,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是形成完整的"中国人"观念,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家事,而且应该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人类大事,也是中国恢复自己亚洲文化宗主国的历史,同时还是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毕世响 《中国德育》2009,(12):75-78,85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这两个三十年,实际上成为两个祭坛,祭坛上的生灵就是中国人民的生命、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道德观念,将个人纳入人类,将地方纳入世界,再反过来用人类改造个人,用世界改造地方,形成既具有世界情怀又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应该是这个时代道德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卢梭所理解的教育,最核心的是自然和人的天性,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两个是教育的根本。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人生来软弱,所以需要力量;因为人生来一无所有,所以需要帮助;因为人生来愚昧,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先天状态。所以,有三种教育,“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自然、人和事物,是三个老师。三种教育和三个老师一起,才能造就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中的首要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或者,社会只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巨大的权威,人不能对抗社会。现代社会学所理解的社会,是人与社会相对抗意义上的社会,这种对抗是积极的智慧,而不是反社会。人成为社会的行动者,社会从过去巨大的外在意义,变化为内在于个人的场域意义,也成为一个游戏世界。教育就在于能够实现外在世界意义向个人内在世界意义的转换,也就是说。社会从他人的,转换为自己的。社会的荣辱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此乃这个时代之教育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在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使得中国文化和教育,成为一个不容易界定的体系:可以说过于成熟,也可以说过于幼稚,可以说理性早熟,也可以说没有理性,可以说极端尊重人,也可以说极端作践人,可以说极其庄重,也可以说极其放荡,可以说是哲学——事人,也可以说是宗教——事鬼神。概括一下,中国教育是人文主义,再概括,就是人要穿衣冠,说人话。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一个原型是养老,养老的本质应该是从三老乞得政治权力和话语权力。与养老相表里的学校,原来是政治生活的朝堂——政治权力的生发地和权力合法性的传承地。当代学校没有养老礼,却继承了从上一代获得权力的学校原型,所以,当代学校的根本在于授予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同时,民间寺庙、道观、祠堂,社祠,学校,其文化意义应该作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9.
风花雪月的时代,多出无聊无行文人;礼崩乐坏的岁月,才能迸裂出思想家。文人和思想家同时涌现时,文人犹如戏剧中的花旦,俏丽而低贱,是闺门旦的丫鬟;思想家是闺门旦,雍容华贵,庄重雅致。教育家是思想家中的一类,既类闺门旦,又类文老生,教育家是教育人民开天眼的人,是打通学术与政治的通人。作为教育家原型的百家九流,都不是官方意志,而是人的自由意志。文化与思想,自有自己的气质与尊严,不可能屈服于任何人为的力量,反过来,文化与思想,一定使人屈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