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诗经·氓》中,弃妇家归的追忆思绪顾畅与否,自与车杖行进中路段的平顺凶颠息息相关.此妇被遣,途涉淇水时突遭浪险,致使追忆中一板一眼依时序而来的往事画面突然断茬,猛可插入浪涌车倾,帷幔激浸的险象,此即"淇水汤汤,溅车帷裳"嵌入此章,似与正叙情节无关的解释.此等间隔章法,大类于今之蒙太奇电影镜头组接法.以之释来,全诗神韵毕现.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曾趁着“康乾盛世”的势头,多方兴学重教、行礼乐、宣教化,企图用教育的力量挽留住渐次消逝的气运.康熙下谕旨,曾召试“博学鸿词”,是为了“崇儒重道.培养人材”;雍正元年曾命“各省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延师授徒,以广文教”;乾隆二年,兴建南学(钦赐学舍),岁给银六千两资助办学;乾隆四十八年,营建辟雍于彝伦堂南,乾隆亲临辟雍行讲学礼……历代统治者的这些措施与政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呼唤教育,来使封建统永保无虞.  相似文献   
13.
杜绝滥用现代声光技术来图解古代文学的低俗制作,反对媚俗、反对肤浅,追求深度、追求美感、追求高效是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师生人文素养,是我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试图打破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沉闷现状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4.
秦可卿这一形象向来被称为谜一样的人物,在她生活历程演进的有限的七个回目中,前后矛盾百结,漏洞迭出.她来历不明,时而天上,时而人间.十二钗正册中,她作为压轴人物出现在册末,该是十二钗的副领班.旋即又是警幻之妹,其容貌气质,似为钗黛合璧的象征;作为长房嫡孙媳,她进退得体;“怜贫惜老;慈老爱幼”,颇得合府上下人心,临死托梦的政治远见,又不啻是凤探互补.这么个几乎是“完人”的秦可卿,却又让她与公公(甚或爷爷)有染,“宿孽总因情”,被押在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上.她“出场早,声势大,”却草草结束,匆匆死去,死法儿又含混迷离,怎样解也解不清.加之形象本身所呈现出的不易解释的矛盾现象,(自然这种矛盾现象反倒刺激了欣赏者与研究者的穷根究底的兴味志趣.)因之,要准确认识泰可卿形象的思想意蕴,艺术价值,就得先解开她身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谜,探清天香楼疑案的真相.自红楼梦问世至今,这个话题一直被圈内圈外关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