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屈赋中诗人除运用虚拟对话展开内心冲突外,还常借助铺排缤纷的“托游”来宣泄情感。“托游”源于诗人现实境遇的窘迫和情感表现的强烈需要。“托游”有三种不同形式:梦游、神游和幻游,在诗中创造了风神迥殊的境界,并极大地启迪了后世诗人的抒情诗思。  相似文献   
32.
诗歌的“代拟”艺术萌芽于《诗经》,至屈原《九歌》而进入艺术表现的成熟阶段。《九歌》的结构,适应祭祀程式特点,有“叙赞式”、“对唱式”、“寻觅、纪行式”之拟写变化;《九歌》表现神鬼情状。拟写了情景交融的环境氛围,各具风神的衣饰扈从、维妙维肖的神态、心理;《九歌》“代拟”语言风格多样.切合所祭神灵的身份与特点,再现了奇幻的神灵世界。屈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代拟”艺术作出了巨大的开拓和贡献。  相似文献   
33.
以<诗经>、<楚辞>体现的诗学思想证明:"含蓄"固然可以创造出种种有"言外情"、"文外意",耐人含咀和回味的美的境界;"明快"同样可以创造出"鸯飞鱼跃"、"骏马注坡"武的骏爽、痛快的美的境界."艺术美"的至高境界是丰富多样的,诗骚"含蓄"、"明快"并用的成就,正展示了"艺术美"这种众丽辉映的丰富性."虚静"固然是创作中常见的心境,却不是创作必需的前提条件.诗、骚所显示的创作心境,除了"虚静"外,更有<毛诗序>以来总结的骚动、"摇荡"状况;特别是屈原的"发愤抒情"创作,与那种徜徉山水、"凝神观照",而后豁然有悟的创作状况颇不相同.  相似文献   
34.
古人对山水的审美观照态度和能力,早在《诗经》时代即已具备。但诗、骚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均还显示了某种片断性和附属于抒情需要的特点。宋玉《高唐赋》第一次将自然界的山水作为整篇赋作的表现主体和中心,并以宏伟的整体布局和多层次描绘,创造了蔚如雕画的奇境,成为先秦山水审美文学中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文学表现的成熟。先秦的山水审美表现,之所以首先在赋体中(而不是在诗体中)走向成熟,与古人对诗、赋不同文体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的认识、对作赋才能的重视以及宋玉自身的创造才华有关。  相似文献   
35.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相似文献   
36.
建设楚辞学术文化,离不开对楚辞研究传统的承继,但承继的应该是传统的优点而非短处。发展楚辞学术文化,尤其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须靠坚忍不拔的实践努力,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叫卖,或是对西方“新说”毫无鉴别眼光和扬弃精神的套用。有志气、有自信的楚辞研究者,完全不必理会学术界风来风去的变幻,宜将研究的根系深深布展在地底,靠坚毅的探索之芽顶破厚土,长成风雨难撼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