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教育   11124篇
科学研究   1906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958篇
综合类   825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197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1356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866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762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4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12篇
  1956年   10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医学院校“五年专”物理教学面临的现状是:课程内容多且难,教学时间集中,教学时数少,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差。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搞好教学量作?我想应该在注重学生思想的引导、把握教材处理、突出内容重点、抓住关键物理量、改革考试模式等诸方面入手。才有可能收到轻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走,到武汉去,保陈再道去!   1967年7月,武汉.   十几天的持续高温,使这座著名的“火炉“城市更加暴热.太阳终日火辣辣的,射得大地直冒烟.街道两旁葱茏的树木无可奈何地垂下了高昂的头颅.……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如一年级实验教材下册第一章节“位置”中关于左右这一部分内容,执教者在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左右为难。现列举几个实例,供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指)掷弹球运动是由中国古老民间游戏演变而成,是华夏文化的结晶。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各方有志之士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这个传统的民间游戏,变成集休闲、娱乐、强身、竞技为一体的高雅、文明的体育运动,既符合当代人的精神时尚,又不失原有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舞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舞蹈是民族化中的一部分。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民族舞蹈有集体性、自由性、娱乐性、普及性和健身性的特点,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舞蹈共生共通,融合发展,将成为一种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构成人们余暇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林休 《西藏体育》2004,(3):45-46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自治区体育局的要求,林芝地区非常重视此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在地区行署的大力支持、高度重视下,分管副专员玉拉同志亲自参加了全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指示地区体育局要及时成立地区普查工作小组,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程有为 《寻根》2004,(1):14-19
2003年10月,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举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客家游子来到了母亲河——黄河之滨,踏上了魂牵梦绕的一方热土,实现了寻根谒祖的夙愿。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