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过去把重点放在教师如何教,近年来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学生如何学。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这一哲学观点。因此,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本人认为,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应在夯实基础、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2.
讨论有公共连接点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讨论多重耦合电感去耦的相对独立性;对含有广义节点的多重耦合电感的去耦进行了分析,最后列举了一个含耦电感元件求其暂态过程的算例.  相似文献   
93.
陶行知是个言行一致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誉他是“万世师表”。我们综观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乃至整个生活教育理论,可以发现,他对师德修养极为重视,一贯丰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德育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公德,而且要有私德,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  相似文献   
94.
寻找遗失的美好 C192 罗明 幽深的巷道,灰暗的瓦房,长长的石板路,行走在古朴的夕阳里,萌动出斑驳的记忆: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传统的理念.那些复古的情绪,它们还在吗?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典雅的文化形态,生活还需要吗?带着困惑,踏着流泻的余晖,我开始寻找……  相似文献   
95.
八册《简易方程》中共九个练习(其中含一个单元复习)。为使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得到发展,教学时,可安排下列思维训练题。 1.做完练习一的思维训练题。  相似文献   
96.
20 0 1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在我国推出 ,并在全国许多实验区试验 ,于 2 0 0 2年起逐步扩大实验区 ,计划于 2 0 0 5年在全国全部使用。实验教材的使用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我刊密切关注实验教材的使用 ,并从本期起新设“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栏目 ,将优先刊登《生物学》和《科学》(生物学部分 )实验教材介绍及其教学经验方面的文章 ,欢迎实验区广大教师来稿  相似文献   
97.
今年九月开展的尊师爱生宣传教育活动,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这次活动以号召整个社会“人人尊  相似文献   
98.
99.
学习陶行知     
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陶行知先生最善于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教育。他抛却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亲自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他创立的一套乡村教育理论,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他还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有的同志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0.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后面标有“注意”二字。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这一块小地方,学生看书时也不留心。使“注意”成为不注意,根本没有发挥“注意”的作用。教材中把它放在例题后面标出,就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利用好“注意”就能够方便我们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数学知识。如何对教材中的“注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