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体育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信息量丰富、互动性强等优点,为提高技术课教学效果服务。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进行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开发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师的讲解、示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并穿插于整个体育技术课堂中,使之相互影响。以调动各种教学要素,优化教学系统结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技术课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2.
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指出: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必须以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专业成长三个层面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把尊师重教这一良好风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3.
74.
全民教育的宗旨是满足全民的基本学习需要。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和推动的,在促进全球基础教育发展和扫除文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全民教育行动计划的忠实履行者,在“两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与丰富经验,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全民教育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5.
基于特征的遥感图像配准中,特征提取是整个配准过程的第一步,特征提取的质量对于最终的配准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遥感图像配准中,点、线和面三种特征都有使用,其中点特征的使用最为频繁,这是因为使用点特征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从而提高运算的速度,而所谓的点特征一般称为兴趣点。主要介绍了SUSAN兴趣点的检测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用IDL实现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76.
本文立足于《道德经》及中国哲学的固有精神,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道与一、二、三、万物之间的关系,澄清了在这一问题理解上的种种混乱。并从道与一、二、三、万物之间的关系出发,说明了万物皆道,道是物质及道是虚无、绝对精神、上帝、自然神等等观点的局限性;得出了道是常道与非常道,潜在与显在,共时性与历时性格统一的结论。并指出,只有站在生活实践的立场上,才能领会“道”的全面含义。  相似文献   
77.
袁海军 《广东教育》2011,(11):14-16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的高考出现了给出数列的解析式(包括递推关系式和非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的问题.在高考中本小节是重点,求数列的通项要注意以下两点:1.比较简单的,不完全归纳法与猜想便能解决,前提是等差、等比这两种数列基础扎实,且要求熟记一些常见结论与方法.如公式法,叠加法,累乘法,待定系数法,周期性法及构造数列等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上体育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信息量丰富、互动性强等优点,为提高技术课教学效果服务.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进行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开发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师的讲解、示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并穿插于整个体育技术课堂中,使之相互影响,以调动各种教学要素,优化教学系统结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技术课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年来,已经形成了以文化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和高校自主招生为补充的招生体系。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及各地区、各高校都在不断出台新的招考政策。新政策是否更加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是否更加有利于选拔人才,是否更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观察今年高考新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80.
"教科产三结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教科产三结合”是高教研究的传统课题,在15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比如:“教劳结合”方针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科产三结合”是高校落实“教劳结合”方针的基本途径,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高校“教科产三结合”办学模式在新世纪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十一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科产三结合”课题的研究,更加关注高等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研究重点应回归于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切实推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