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历了"国家-单位"体制、体制过渡阶段以后,步人了"国家-社会"重构阶段,确立了以公平公正、共享发展为理念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目标框架;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议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展补充社会保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设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柔性战略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能力到动态能力观以及从柔性、战略柔性到柔性战略演进的过程,发掘出动态能力观与柔性战略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演绎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与企业柔性战略的框架结构,归纳出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柔性战略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动态能力与柔性战略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全运会奖牌数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方法,建立赢得奖牌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第十届全运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和历史成绩对奖牌总数有显著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影响着不同地区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应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赢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产业既是体育产业自我发展的要求 ,又是体育与市场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范围的体育产业经过三四十年的生存和发展 ,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并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总值为 1519.6 4亿美元 ,占美国GDP的 2 % ,列美国最大产业排名榜第 11位 ,人均体育产业总值为 578美元。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年产值在 4 0 0 0亿美元左右 ,并以每年 2 0 %的速度增长。因此 ,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预言 ,体育产业将成为 2 1世纪世界四大产业之一。在我国体育产业还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要促进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的数据,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煽值法、聚类分析方法构 建 5 个二级指标、13 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育强省建设水 平进行实证评价。 研究表明: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差距较大,由下游向中游、上游 梯度递减,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省市集聚显著,空间上呈现非均衡性、多极性格局;提出了 不断完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扩大评价指标的评估外延,将评价指标纳入政府职能 绩效,制定针对性的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技术和模型,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与交流、体育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包涵31个二级指标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体育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强省建设的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省份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体现在同一省份不同要素之间;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高水平省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依据综合得分的空间相关性和要素的协调性,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准强发展型区域、较强发展型区域、次强发展型区域和弱强发展型区域等4种地域类型,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投入资金充足性、设施可获取性、生态环境适宜性是影响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构建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就业质量对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就业质量的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和收入指标具有显著的主观幸福感促增效应,且促增效应依次递增;劳动强度指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降减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职业发展、社会保障变量对健将技术等级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促增效应更强;收入、就业稳定性指标对一级及以下技术等级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促增效应更强,劳动强度的主观幸福感降减效应也更强。因此,应依法保护运动员基本权利,促进退役运动员充分就业及收入合理增长,增强就业稳定性,保障职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工作时间自主性,提升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奥运冠军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生动诠释中华体育精神,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从建构主义视角,运用框架理论分析《人民日报》从1984—2022年发布的中国奥运冠军156篇相关报道,归纳建构了中国奥运冠军群体官方形象的3个维度媒介框架,即主题框架、文本框架和语言框架。提炼出其建构的中国奥运冠军群体官方形象的5个特征,包括为国争光的英雄主体形象、赛事和训练场域中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文化和社会场域中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育场域中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和生活场域中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形成了中国奥运冠军形象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品牌价值理论,客观探析南京秦淮·城墙马拉松赛品牌价值提升的现存问题,制定符合马拉松赛品牌发展规律的长期规划。结果发现:南京秦淮·城墙马拉松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和地域特色的赛事品牌,但在品牌符号设计、品牌赞助价值、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宣传推广、品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提出通过明晰赛事品牌定位、加强品牌文化创新、提升赛事品牌赞助价值、重构“墙+河+路”的新城墙概念、创新品牌宣传推介载体、贯彻落实安全监管等措施,助力南京秦淮·城墙马拉松赛调整品牌战略、铸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知名品牌,也对其他城市特色马拉松品牌打造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增进运动员个人福祉,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J省退役运动员个体间就业质量差异较大,总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动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的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和健康资本;人力资本的各要素对不同水平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分布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兼顾不同项目运动员入学机会均等,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竞争力提升;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协同治理模式,助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建议,以期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