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有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自主策划和开展研究活动,自主评价、调控和反思研究过程,自主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能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和培养人才模式,从而使学生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并用一种开放、多元、主动的思维方式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法国普通高中进行的TPE学习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是特殊的文化组织。大学章程是大学使命在大学组织文化中的彰显。现代中国大学制度非理性现象与大学章程缺失、缺位密切相关。要建立并有效施行大学章程,首先,作为大学章程主体的大学,应牢牢树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要规范大学章程的制定和生效程序,要注重大学章程制定的组织文化价值导向性,同时要依据大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3.
新政策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着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培养教师应以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与成长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开发实践性能力为突破口,着力建设一批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以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反思能力,真正体现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新理念。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欧美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期为我国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正中学生整体乐群性较好,大多数学生能迅速排解消极情绪,但部分学生情绪有不稳定现象,毕业年级学生抑郁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中学生对学习很自信,学习竞争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心理压力,城市重点高中学生焦虑水平较高。中学生人际交往基本和谐,但中学生异性交往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中学生清楚自己将来最适合从事的职业范围,大部分中学生希望自己以后的职业轻松、体面又能发挥专业特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自己的前途是有希望的。中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课认同度较高,但是学校心理咨询被学生接纳的程度远远不够。发现一发现二发现三发现三发现三  相似文献   
25.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是大学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集中表达,体现了人们对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又以价值观念、文化规范等形式,指导和约束着大学的行为。虽然大学精  相似文献   
26.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班级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调适能力,以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心理辅导过程。  相似文献   
27.
论比较教育学科化与科学化的现象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相似文献   
28.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为学校德育是受教育者自愿自主的实现道德内化及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9.
论多元目标下的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建立是博士后管理的核心,博士后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质量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以及评价工作内容的主观性都使博士后评价体系面临各种矛盾。多向度评体系应起到对博士后质量的鉴定、诊断、监督、调节、导向与激励功能,以保证多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差异降到最低,并保证一旦发生冲突时能进行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30.
从大学的精神培育及大学人的人格完满需要出发,对当前中国高校伦理道德的生命性状进行实体追问与过程探讨,还原文明史和现实生活中所创造并长期共生的伦理、道德,并基于道德的哲学本性和大学的使命而提出建立中国精神的高校德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