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夏日的海涂曾是我们兄弟的节日。我在读小学四五级的时候,每逢放暑假,便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那时暑假作业不多,我常常是在离开学还剩几天突击做完。又不学什么琴棋  相似文献   
52.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传世最早的五言乐府诗。"江南古词,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它被采入《宋书.乐志》。可见到了六朝刘宋时,这首产生在东汉(甚或西汉)的朴素的民歌,仍然风靡于民间歌吟者的唇吻之间。一《乐府诗集》收入这首诗时归为"相和曲",于是有论者以为,这是一首一人独唱起头,而后多人轮唱的歌曲。我以为全诗开头三句为独唱歌词,"鱼戏莲叶间",最好重复一下,这就一下子唱出了四句。然后多人分为四组,轮唱"东西南北"四句,每组均有多人齐唱一句——当然应该都是  相似文献   
53.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相似文献   
54.
从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世界中的经典名篇,作为民族文化的母乳,在教育语境中被一次次地赋予新意。经典需要重温,名篇需要重读。本刊新设的"经典重读"专栏,是"读书"栏目的子栏目,2012年,特约请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陈国安先生(文学博士)重新解读被列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名篇,每期解读一篇,旨在通过一家之言、一人之悟,激发一众师生"再读"和"重审"名篇的热情。  相似文献   
5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在唐诗中那些高高兴兴的诗句似乎流传得不广,而那些淡淡的忧伤的诗行却一次次打动人的灵魂,跨越时空成了中国情感的代言。在春天和秋天中国人的情感最丰富,用诗歌来表达,往往便幻化成了"春愁"和"秋恨"。哪怕是看上去写得很热闹的诗篇,  相似文献   
56.
与唐诗相比,宋诗在今天的流传程度要低得多,或许是因为那些人理而枯涩的诗句难以给予人们一种浅层的感发吧,但是流传在人们嘴边的宋诗佳句却是有着与唐诗不同的耐人寻味感。与唐诗一样,宋诗的佳作也多是蕴含着忧伤与惆帐,哪怕是在草木盛茂、  相似文献   
57.
这篇文章是袁鹰在1961年9月去甘肃兰州体验生活,为了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给全国人民鼓劲而写的,它的文化价值只有一个字就是“斗”。整个文章节奏非常明快,声调非常响亮.意志非常昂扬。  相似文献   
58.
贵州土家族人口众多,且多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构成了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濮人、蜑人、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为视角,对贵州土家族族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结合"土家"称谓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贵州土家族族源。  相似文献   
59.
<正>"《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它成为后世的圣书,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因此它的许多段落成为格言,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民也会不知不觉地引用。"这是一位美国人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对《论语》的评述。中国人的《论语》类乎欧洲人的《圣经》,不读《圣经》无法理解欧洲,同样,不读《论语》也无法理解中国。《论语》中多数话是孔子所说,由他的学生记录了下来的,因时间久远,很多话的语境已非常模糊以致无从  相似文献   
60.
<正>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时年过不惑,已决意归隐,这句话好像是自己给自己寻找归隐的根据,用这句话把自己的仕进之路"堵上",然后便开始心安理得的归隐生活了。从入仕到归隐,前后十多年,陶渊明身心饱尝苦痛。为了消解这种苦痛,归隐是陶渊明似乎唯一可做的选择了,回到山林自然,本性释放了,心灵的苦痛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