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日读到叶松林先生《元代散曲的文化品位研探》一文(见《荆门大学学报》1997.3),对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否定性意见,让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惑.幸而不久便读完王毅先生的《元散曲艺术论》,  相似文献   
22.
元和三年是柳宗元生平至为重要的一年,有五大原因促进了他的转变:摆脱了赐死的阴影;缓解了亡母之痛;聚齐了一批同病相怜、相互慰勉的朋友;拥有了时不我待、急起直追的紧迫感;身体略有起色。为此,柳宗元通过游山玩水、重新确立目标、读书撰著、以赋明志等,实现了全面调适的成功。  相似文献   
23.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文学起源简洁而生动的概括。然而,生活在现实社会,始终坚持"不平则鸣",却确属凤毛麟角。因而倍显出韩愈的难能可贵,请看他的屡贬屡"鸣":爱民之鸣,得罪权臣,被贬阳山终不悔;忧国之鸣,直达天听,甘冒斧钺不惜身;为友之鸣,传遍四海,自古至今传佳话;为死者鸣,悼亡慰亲,些须误会又如何?  相似文献   
2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原主编、全国高等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本刊特约总顾问杨焕章先生因病于10月21日凌晨3点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本刊特发陈松柏先生的悼念文字,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25.
笔者曾在《试论〈红楼梦〉中的反面形象》(《邵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中提出过反面形象的定义.那仅仅是提出,为划分《红楼梦》中的反面形象提供标准.时隔一年,循着那时的思路,涌上了许多要说的话,于是,重新拾起当时未能尽意的话题.  相似文献   
26.
关于《水浒传》作者有施耐庵说、施罗合作说、罗贯中说、山东罗贯中说,明中叶同名小说家说、罗著某续说、非罗非施说、、陆续完成说,综合研究这八种说法、陆续完成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27.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办报、办刊难,办好一份报一份刊更难。那么,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呢?准确地说,处在资产阶级文化专制时期,一个严格实行书报检查制度日期,创办报刊,办好报刊那就难上加难了!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从事和指导编辑出版活动的,他们并且始终坚持一个反政府立场,以此作为报刊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忌恨。然而,他们又是逆难而上的,把报刊工作与他们的事业紧密地连在一起,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住这个堡垒,不放弃政治阵地”(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48.11)的。为此,他们使用了种种手段,想出了种种办法,扩大报刊影响,办得有声有色,比起那些政府创办的报刊拥有更  相似文献   
28.
宝钗新论     
薛宝钗形象问世之后,文学画廊里便添了一个争辩激烈的对象,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占绝对优势的还是否定意见,尤其是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以来,薛宝钗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彻底反封建构论者,把她当成了“封建卫道者”(有关论著太多,恕不一一列举);秉性率真的人们,认她是虚伪、狡诈。阴险的假善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有的竟效了索隐派当年的手法,以薛宝钗的疾病作为突破口,肯定“在作者的心目中薛宝钗丑恶的灵魂象热毒一样朊赃污秽,具有危害性”;也有人站在折衷的立场上,认定薛宝钗的性格是含混的,不明晰的,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29.
每读一遍《红楼梦》,都得仔细地品评一番王熙凤形象.读了些关于王熙风形象的评论与专著,又常常用以比较自己的感受.确切地说,人们还没有道出我心目中的王熙凤!于是,便想写.且命题曰“风姐之‘反动’”.“假充男儿教养”,“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要评王熙凤形象,自然得顾及仝人,顾及她的成长史,顾及那力透纸背的六个字:“假充男儿教养”.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六个字省去了多少笔墨,包容了王熙凤早期成长的历史,留给了读者一个可以充分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互为发明;论证缜密,新见迭出。既有助于深化对相关小说思想、艺术的理解,对教门和帮会的研究也不无裨益和启发。填补了该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