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互为发明;论证缜密,新见迭出。既有助于深化对相关小说思想、艺术的理解,对教门和帮会的研究也不无裨益和启发。填补了该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2.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贾宝玉已经广为人知了.近年来,有人提出新观点:“贾宝玉并不是什么‘叛逆者’,而是一个‘多余人’.然而,我认为,贾宝玉既够不上“叛逆者”称号,也还没达到“多余人”的水准,他就是他,一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有较大逆反心理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他的志趣、言行,都还  相似文献   
33.
《海港》是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在海上漂泊了四年的水手,在回到马赛海港的当夜,与同伴们去一家低级妓院寻欢作乐,事后才发现,原来被自己玩弄的姑娘,却是自己沦落风尘的妹妹。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短篇小说的文学形式,生动  相似文献   
34.
近日读到叶松林先生《元代散曲的文化品位研探》一文(见《荆门大学学报》1997.3),对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否定性意见,让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惑.幸而不久便读完王毅先生的《元散曲艺术论》,  相似文献   
35.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简论刘向的编辑活动陈松柏【永州】杜甫在《秋兴》之三中唱然长叹:"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厌,五陵衣马自轻肥。"借秋遣兴,强烈地抒发了自身遭际的不平,流露出仕途的落寞与失意。白首回顾,他虽也曾如匡衡似的上疏,却没...  相似文献   
36.
柳宗元一生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体现了优秀的中国士人所必有的心态、作为中国士人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中国士人社会改革的屡革屡败;中国士人"穷且益坚"的铮铮风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后结局.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国士人的人生风范.  相似文献   
37.
曹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白脸奸臣,这首先得归功于《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个着意丑化曹操的生动细节,凝聚为这张白脸上光亮的油彩。  相似文献   
38.
果戈理在《作者自白》中说过:“我的职责是用生动的形象,而不是用议论来说明事物。”本文试图撇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那些使人最敏感的文字——性描写,而探讨其中一个最生动的形象——黄香久。这是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文学形象,她那复杂的性灵,矛盾的人品,有如丁玲笔下的莎菲,曹禺笔下的蘩漪,能启迪人们进行历史的、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39.
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胺炙人口的作品,有多篇被选人中学课本。《捕蛇说》就是其中之一。该已深人到当代中国的千家万户,“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多少人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尽管如流,如果贸然问一句“这篇章是什么体”,只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会回答的也可能众口一词说是散,“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看到的实事,不就是一篇纪实性散么!我们问过几个教过这篇课的中学老师,也都是这样回答。从来没来人把它当成小说。但是,反复地阅读几遍之后,我们对“纪实性散”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它只能算作一篇小说,一篇篇幅不长的唐代言小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40.
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贡献,这些机构与组织涵盖各级正规、非正规及社会教育机构,为民众提供了多元化的终身学习资源与服务。"贯穿正规教育体制的终身学习"、"打破学校藩篱的社区学习"、"面向海外的远程学习"反映了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空中教育机构及社区大学是台湾终身教育的两大支柱,台湾通过"非正规终身学习成就认证制度"、"社区大学与空中大学合作"、"两岸终身学习合作"、"融入国际的终身学习社会"等途径建设起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