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蒲松龄辞赋从赋的高堂华屋走向世俗民间。蒲松龄以其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叙写民间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对底层深入骨髓的体认和关怀,并将役使鬼神、抒发孤愤的聊斋笔法与香草美人以寓忠贞的屈骚传统完美结合,在香花幽草的灵异世界里雕刻出人间社会的微缩景观。其语言收放自如、雅俗共赏,生动热闹的俗世场景在相对凝固的赋体中自由跳动,由此表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晚明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西曲”,多民歌体,喜用舞曲,自然流利,婉转天成,富于南朝的古韵清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聊斋志异》女性世界的分析发现,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以及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影响使蒲松龄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传统伦理文化视角;现实的窘迫与人生的热望形成了蒲松龄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于是,借幻想世界中的女性抒写内心的渴望以获得假想性的满足,由此构成了《聊斋》中穷士心理视野;《聊斋》近似于民间采风的独特取材方式,蒲松龄所生活的乡村环境,使他长期深受民间文化的汲养,这决定了《聊斋》的乡村文化视角,使得其中的女性形象贴近自然,富有民间劳动妇女的健康美。多重文化视角的撞击与交融使得其中的女性观和情爱观呈现出复杂的情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档案法》的深入学习和宣传,全民的档案意识在逐步加强,然而和假冒伪劣产品处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样,虚假的档案也在档案管理中出现,并有泛滥趋势,给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档案法》的深入学习和宣传,全民的档案意识在逐步加强,然而和假冒伪劣产品处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样,虚假的档案也在档案管理中出现,并有泛滥趋势,给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李煜以其个体生命与时代悲剧共同参与了词的创作,使其词在传唱出真挚沉郁情感的同时获得了无限的时空意蕴,形成了"专作情语"的"情境",于词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梁章钜晚年游历山水所创作的“浪迹”笔记重实证、多考据等特点,并与传统意义上的山水游记进行比较,探讨乾嘉学风对梁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记忆里,始终有一个你——月。小时候,经常请求妈妈给我讲你的故事,无论嫦娥奔月,还是玉兔捣药,我都百听不厌。深夜里,仰望星空,看着皎洁的你,遐想的思绪漫天飘起:此时嫦娥正在做什么呢?会不会一样地在望着地球?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西游系列小说与西方游历小说同时崛起,反映出了启蒙精神对中西方小说创作的共同渗透。但两者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西游小说以奇幻思维见长,在故事的演变中表现出高蹈自由的感性浪漫精神对中庸平和的民族心态的让道;而西方小说则理性色彩较浓,传达出勇于冒险、挑战自我的游历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巴黎艺术馆里,竖立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因为雕像的那双手(次要部分),太完美了,太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