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2003年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m速滑比赛的中、日10名运动员起跑前后约16 m范围内的运动过程,旨在揭示中、日运动员起跑的动作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支撑点间距小,前稳定角小,其重心较偏前,为完成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稳定性略低于日本运动员;疾跑阶段日本运动员的步频高于中国运动员,中国运动员步幅明显大于日本运动员,中国运动员的起跑效果优于日本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易造成运动损伤的项目、内容、受伤种类与地点、教练员和运动员防伤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细致研究 ,发现 5 0 0米比赛和速度练习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 ,且多发生在出弯道处 ,教练员和运动员防伤观念不强是导致运动员频繁受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男子速滑运动员500m起跑姿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2004年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m速滑比赛的中、美共9名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旨在揭示站立式起跑姿势和三点式起跑姿势的各自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利于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其稳定性低于三点式起跑姿势,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起动前冲力更大,便于运动员增大起动步长,但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有利于提高起动频率;起跑阶段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的滑行速度明显高于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15.
对优秀速滑运动员于凤桐起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第10届全国冬运会500 m速滑比赛的于凤桐等10余名运动员起跑前后约16 m范围内的运动过程,旨在揭示于凤桐起跑的动作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起跑阶段步频较高是于凤桐起跑速度快的重要因素;于凤桐起跑预备姿势两支撑点间距小,前稳定角小,其重心低而偏前,为完成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起动过程中,利用重心高度起伏较小,蹬冰角与上体前倾角较接近的特点,获得了较大的重心速度,以较高的频率完成了起动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全国15个省247名速度轮滑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速度轮滑运动创伤流行病的发病率为77.7%,人均受伤2.01次/年;速度轮滑运动员常见的运动创伤是擦伤,其次是扭伤、挫伤或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创伤是骨折和撕裂伤;速度轮滑运动创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年限和运动水平无关.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有关;速度轮滑运动创伤对训练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部分运动员适当减轻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7.
选择少年速度轮滑运动员,对其安静状态及不同负荷强度训练后即刻的血液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比例,血清生长激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负荷对少年速度轮滑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出现双向效应,低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保持或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或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而对生长激素则可引起明显的升高,但二者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